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

阅读下文。(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父异焉,借旁近与

3.从全文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    (3分)

A.“邑人”纷纷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

B.“其父”文了利益拉着仲永四处拜访。

C.仲永自己缺乏不断努力学习的精神。

D.仲永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1.宋   王安石 2.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名篇要记住文学常识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句中“异”“ 焉”“旁近”“与”都要翻译准确,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从选项中判断即可。 考点: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文。(4分)

卖炭翁(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2.              ,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写作(60分)

请以“给自己一片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②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28分)

我们都会遇到对手

①小学时,我们班有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又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②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女生少,操心事更少。她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我和琴的成绩太相近了,老师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其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

③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玩,放学亲亲热热走,我形单影只地呆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齿。

④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里了。我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门玻璃刚好坏了,我打开门,拿上书包正要出来,我突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干的,那天她值日。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呢!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我一回身看到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的光写在琴的书桌里。写完了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件事丢脑后了。

⑤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骂人,看到我音量提高了一倍。最麻烦的是在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的英雄。

⑥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

⑦五年级时,我的表姐也转到了我们班。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彼此虎视眈眈。

⑧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贬低对方。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丝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形容坏人的“横丝肉”,让我出了许多怨气。

⑨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聪明,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

⑩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

11妈妈说:“嗯。琴,你有时间到我家里玩吧。”

12“哎。”

13我等琴走远了我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

14妈妈瞪了我一眼:“她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

15“我才不和她和好呢!”

16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那些恶骂,几次碰到她探寻的目光都以冷漠拒绝了。

17多年以后我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喜欢把对手列为敌人,太喜欢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

1.第②段两个加点词“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②敌人;③对抗,抵挡;④(力量)相等的

A.①②   B.①③   C.④①   D.④③

2.依据③-⑧段,概括“我”和琴矛盾逐步加深的过程。(4分)

(1)       

(2)       

(3)五年级时,表姐转来重读,彼此敌意加深,更加挖空心思贬低对方。

3.第⑥段,“我”说自己“愚蠢”是因为      ;第11段,“我”说自己“聪明”是因为       

4.文中的“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选择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5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展露了小女生之间真实自然的争强好胜。B.表现嫉妒不加以控制则会成为完全的恨。

C.体现遭遇对手乃人生无法回避的常态。D.揭示真正的成长始于真诚地欣赏对手。

6.“我”冷漠地拒绝与琴和好,请就“我”的这一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20分)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世界潜能鼓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yìwúfǎngù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yì wú fǎn gù (     )

2.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3.第②段主要论述了          ;第③段主要论述了          ;②③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          。(6分)

4.说说第④段加点词“挺身而出”“鼎力自荐”在文中的作用:          。(4分)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那一段中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淹没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