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3分)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3分)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1.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2分)

2.请说出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

3.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3分)  

                                                                                  

4.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5.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3分)  

                                                                                       

 

1.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2.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意对即可。) 3.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意对即可。) 4.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5.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和理解能力,从语言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意在表现一种内心的震撼。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围绕“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意思阐述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原因就在该句出现的上下句中,仔细阅读课文,围绕“父母在,不远行”阐述。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能力,本句话与本文表达主题有关,结合主题,升华主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8分)

某校初三(1)班同学对初中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并针对影响同学课外阅读的因素这一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与采访结果经同学们的汇总整理,分列如下:

材料一:我校初中部同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

 

活动的人数

课外阅读的时间

初一年级30人

15人

35分钟

初二年级35人

12人

24分钟

初三年级35人

8人

15分钟

材料二:当被问及影响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保有兴趣和投入时间的因素时,回答“课内作业多,每天自由支配时间有限”的占30%,“课外班学习所占时间过多”的占25%,“自己考试不理想,需大量做模拟题以弥补,故没有多余时间”的占20%,“觉得看课外书很累,不如上网看电视来得轻松”的占10%,因“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根本不支持”的占8%,因“自己没兴趣认为没必要”的占2%。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为改善该校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建议有针对性,合理可操作。(3分)

3. 为推动校园读书活动,初三(1)班将向全校同学发出“读好书,读书好”活动的倡议,请你为这个活动写一段宣传语,要用上 “满载而归”“脍炙人口”这两个词语。(3分)

 

查看答案

请用古诗文文原句填空。(8分)

1. 过尽千帆皆不是,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3. 零落成泥碾作尘,                    

4. 酒困路长惟欲睡,               

5.天时不如地利,                       

6. 日本反华势力,擅自篡改教科书,国内外一致反对,应证了孟子那句话:              

7.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的当“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时,应当              

8.《陈涉世家》记载了陈胜两句豪言: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他和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

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D.《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提到的“辰牌”相当于上午的七点至九点,那么“戌牌”就是下午五点至七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是(   )(2分)

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的不对?”

B、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

D、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对自己能否考上高中充满信心。

B、我市通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这部电影,对我很熟悉,它是一部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励志片。

D、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团体冠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