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红绿灯:不只是一部技术史》,完成小题。(7分) 红绿灯:不只是一部技术史 ...

阅读《红绿灯:不只是一部技术史》,完成小题。(7分)

红绿灯:不只是一部技术史

红绿灯的历史其实并不复杂,从技术来看,其发展不超过150年。

1859年10月,英国一位纺纱工人想出一个用灯光颜色控制交通的办法,他制造了一盏有活动遮沿设备的油灯带到伦敦,可惜这个发明并未引起政府重视,后来由于英国议会大厦前时常出现马车撞人事故,人们才再次重拾这项发明。世界上第一盏正式投入使用的交通信号灯出现在1868年12月10日,这盏身高7米,由德·哈特设计的红绿两色煤气灯出现在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一位警察手持长杆牵动皮带转换红绿两色:红灯停,绿灯行。据说,英国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颜色,是因为在当时的英国,妇女着红装代表着已婚,绿装代表着未婚。可惜的是, 这盏灯的历史只有23天,中断的原因是煤气灯突然爆炸使一位警察殉职。

英国人发明第一盏交通信号灯时,工业革命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美德崛起,新的发明开始更依赖于系统性的实验和训练有素的科学家。正如沃尔特·李普曼观察到的: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交通信号灯便在美国人的系统性实验中不断进化,1914年,克利夫兰市率先在街道中恢复交通信号灯,随后纽约、芝加哥等城市也开始出现。这时的交通信号灯已从煤气进化为电气,这与现代的交通信号灯已经没有多少差距,除了信号灯本身,美国人还完善了信号控制系统,1917年,美国盐湖市开始使用联动式信号系统,他们把六个交叉路口作为一个系统,以人工方式加以集中控制。到了20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开始根据检测器测量的交通流量来自动调整绿灯的时间的长短,到了50年代,美国人已经运用计算机系统调节红绿灯。并逐渐完善为今天的智能交通系统。

红绿灯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技术的历史,与人有关的故事其实才是最有趣的。世界上第一盏红黄绿三色、四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在1920年10月就已经投入了使用,这盏由警察威廉·波茨发明的信号灯,被安装在了底特律伍德沃德大街和福特街的交会处,其三色灯光的含义与今天基本一致,亨利福特纪念馆收藏了这一文物并进行展出。而用黄色代表“慎行”的想法也不新鲜,铁路系统很早就开始运用,1899年,纽约、纽黑文和哈德福德的铁路系统就使用了三色灯,红色是“停止”,绿色代表“全部清除”,黄色代表“谨慎”。

红绿灯不断发展,除了技术革新,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视觉感受。研究显示,行人对有特定含义图案的交通灯的感应度远远大于没有图案的红绿灯,除此之外,此前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色弱、色盲人士的需求。于是,1961年,心理学家卡尔·佩格劳为东德交通部设计了一种新的更加人性化的行人信号灯,与现在我们使用的人形信号灯不同的是,卡尔·佩格劳的设计中,原本单调的图案,不但变成了一个站立的和一个行走的行人形象,而且两人体型肥胖,带着帽子,动作略显夸张。

如今,层出不穷的创意设计早已让卡尔·佩格劳的发明不值一提,他设计的红绿灯小人也像很多地方的红绿灯一样,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1.红绿灯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4分)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自动化控制→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处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手牵皮带转换红绿灯(煤气红绿灯)→(2)电气控制→(3)自动化控制→(4)计算机控制→(5)智能系统。 2.列举卡尔·佩格劳为东德交通部设计了一种新的更加人性化的行人信号灯的例子,并把它与现在我们使用的人形信号灯对比(1分)突出强调了(或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卡尔·佩格劳人形信号灯的视觉信息强、形象可爱的特点,红绿灯的发展趋于人性化。(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红绿灯的发展史“来概括其经历了哪些阶段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能力。根据“红绿灯的特点“来分析表达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读书,决不能断章取义,以致于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B.美国一直坚持称自己在钓鱼岛争端上“不站队”。事实证明,美国没有做到言行相顾

C.2012年伦敦奥运会,林丹重蹈覆辙,成功卫冕奥运羽毛球男单金牌。

D.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强聒不舍 廓然无累一代天娇  化为乌有

B.怒不可遏 弥留之际润如油膏  红装素裹

C.无与伦比心无旁鹜 恼羞成怒  温声细语

D.黎名百姓气冲斗牛自知之明 涕泗横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qiáng )褓妖( ráo )( xiè )渎田( pǔ )

B.( ruǐ )智( ruì) 凿 (bìng )进灵( jiù )

C.( yú )词扶( yè ) ( tǎn )忑风( shāo )

D.( líng )驾( gōu )偻( chán )于( yǔn )落

 

查看答案

写作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人生,相约自然:约同伴、约亲朋、约名家、约凡人、约山水、约四季……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让我们用心相约。

请以“我和               有个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           _____,_____         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       __,             ,_______           _。

2.《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2分)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确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4.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