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于是小明拿来测电笔,闭...

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于是小明拿来测电笔,闭合开关后,分别在如图abcd四个位置进行测量,测电笔均能发光。则电路故障是(  )

A.a点与火线之间断路 B.a点与b点之间断路

C.c点与d点之间断路 D.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

 

D 【解析】 使用测电笔时,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被检测电线,若测电笔氖管发光,则被检测的电线是火线,否则为零线;测电笔测试图中的a、b、c、d四点,四点都能使测电笔发光,说明a、b、c、d与火线连通的,据此判断。 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这表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a、b、c、d四个位置都能使测电笔发光,说明这四点与火线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零线断路,即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52711时,我国珠峰测量队8名队员全部登顶成功。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队员在珠峰顶作图示实验,测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原因是(  

A.重物质量变小 B.气压变小

C.地球的吸引作用变小 D.温度变低

 

查看答案

小敏家住某5层公寓楼中的4楼,当他在1楼按下楼道灯开关,5盏“220V 12W”的楼道灯全部点亮,然后延时60秒均自动关闭。他正常每登一层楼所需时间为12秒。小敏意识到楼道灯这样的工作方式有些浪费电能,对楼道电路进行设计,改进电路如图,K为启动延时开关,S为感应跳转开关,K按下时S按通触点12S感应到人到2楼,跳转至触点23,感应到人到3楼,跳转至触点34……跳转后若20秒后感应不到人,则K断开。

(1)按照原先楼道灯的工作方式,小敏正常上楼回家一次,楼道灯一共消耗多少电能?______

(2)改进后的方案中,S跳转前后,通过启动延时开关的电流大小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敏正常上楼回家一次,比原来节约多少电能?______

 

查看答案

20205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圆满完成峰顶测量任务,亿万民众共同见证这一极限挑战,激起国人满腔豪情。

(1)登顶的一大难关是第二台阶,这段垂直高度4米的岩壁上架着中国梯(图甲),登山队员的质量为75千克,爬完岩壁至少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多少焦耳?______

(2)科学家在珠峰底部设立了多个观测点(图乙)来测量珠峰高度的目的是______

(3)受到测量珠峰高度的启发,小敏用激光笔来测量校内的旗杆高度(图丙),打开激光笔开关,让激光对准旗杆的顶端,要测算出旗杆高度H,需测出的数据有______

 

查看答案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

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查看答案

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图中的______冲程实现;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______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______(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