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数学试题 >

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

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

(1)概念理【解析】

如图1,在ABC中,AC=6,BC=3,ACB=30°,试判断ABC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问题探究:

如图2,ABC等高底三角形,BC等底,作ABC关于BC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到A'BC,连结AA′交直线BC于点D.若点BAA′C的重心,求的值.

(3)应用拓展:

如图3,已知l1l2,l1l2之间的距离为2.“等高底ABC等底”BC在直线l1上,点A在直线l2上,有一边的长是BC倍.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A'B'C,A′C所在直线交l2于点D.求CD的值.

 

(1)△ABC是“等高底”三角形;(2);(3)CD的值为,2,2. 【解析】 (1)过A作AD⊥BC于D,则△ADC是直角三角形,∠ADC=90°,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根据“等高底”三角形的概念即可判断. (2)点B是的重心,得到设 则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即可求出它们的比值. (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时和②当时. (1)△ABC是“等高底”三角形; 理由:如图1,过A作AD⊥BC于D,则△ADC是直角三角形,∠ADC=90°, ∵∠ACB=30°,AC=6, ∴ ∴AD=BC=3, 即△ABC是“等高底”三角形; (2)如图2,∵△ABC是“等高底”三角形,BC是“等底”, ∴ ∵△ABC关于BC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是 , ∴∠ADC=90°, ∵点B是的重心, ∴ 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3)①当时, Ⅰ.如图3,作AE⊥BC于E,DF⊥AC于F, ∵“等高底”△ABC的“等底”为BC,l1∥l2,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2,. ∴ ∴BE=2,即EC=4, ∴ ∵△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A'B'C, ∴∠DCF=45°, 设 ∵l1∥l2, ∴ ∴ 即 ∴ ∴ Ⅱ.如图4,此时△ABC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②当时, Ⅰ.如图5,此时△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A'B'C, ∴ ∴ Ⅱ.如图6,作于E,则 ∴ ∴ ∴△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时,点A'在直线l1上, ∴∥l2,即直线与l2无交点, 综上所述,CD的值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4x+c(a≠0)经过点A(3,﹣4)和B(0,2).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和顶点坐标;

(2)将抛物线在A、B之间的部分记为图象M(含A、B两点).将图象M沿直线x=3翻折,得到图象N.若过点C(9,4)的直线y=kx+b与图象M、图象N都相交,且只有两个交点,求b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连接AC、BD交于点O,CE平分∠ACD交BD于点E,

(1)求DE的长;

(2)过点EF作EF⊥CE,交AB于点F,求BF的长;

(3)过点E作EG⊥CE,交CD于点G,求DG的长.

 

查看答案

解不等式组

 

查看答案

如图,在ABC中,C=90°,AB=10,BC=8,P、Q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AP=BQ=a (其中0<a<8).

(1)若PQBC,求a的值;

(2)若PQ=BQ,把线段CQ绕着点Q旋转180°,试判别点C的对应点C’是否落在线段QB上?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某学校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抽样调查了部分同学身高,将所得数据处理后,制成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部分)如下(每组只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身高单位:cm,测量时精确到1cm):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样本的中位数落在     (身高值)段中;

(3)如果该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那么估计全校身高在160cm160cm以上的七年级学生有     人;

(4)如果上述七年级样本的平均数为157cm,方差为0.8;该校八年级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为159cm,方差为0.6,那么     学生的身高比较整齐.(填七年级八年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