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数学试题 >

阅读理【解析】 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经常运用数形结合,树形转化的...

阅读理【解析】
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经常运用数形结合,树形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小明在求同一坐标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时发现,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
P1x1y1),P2x2y2),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图1得到结论:P1P2=,他还利用图2证明了线段P1P2的中点Pxy),P的坐标公式:x=y=

启发应用: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80),B06),C17),M经过原点O及点AB

1)求⊙M的半径及圆心M的坐标;

2)判断点C与⊙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BOA的平分线交AB于点N,交⊙M于点E,分别求出OE的表达式y1,过点M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2,并根据图象,当y2y10时,请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1)⊙M的半径为5,M(4,3);(2)点C在⊙M上,理由见解析;(3)y2= ,,y2>y1>0时,0<x<2 【解析】试题(1)先确定出AB=10,进而求出圆M的半径,最后用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2)求出CM=5和圆M的半径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3)先确定出直线和双曲线解析式,即可求出两图象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 (1)∵∠AOB=90°, ∴AB是⊙M的直径, ∵A(8,0),B(0,6), ∴AB==10, ∴⊙M的半径为5, 由线段中点坐标公式x=,y=,得x=4,y=3, ∴M(4,3), (2)点C在⊙M上, 理由:∵C(1,7),M(4,3), ∴CM==5, ∴点C在⊙M上; (3)由题意知,y1=x, 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k≠0), ∵M(4,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k=3×4=1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 , 当y1=y2时,x=, ∴x=±2, ∴由图象知,当y2>y1>0时,0<x<2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AB、CD的中点,BD是对角线,AG∥DBCB的延长线于G.

(1)求证:△CDB≌△BAG.

(2)如果四边形BFDE是菱形,那么四边形AGB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

如图,某商场为方便顾客使用购物车,准备将滚动电梯的坡面的倾斜角由45°降为30°,如果改动前电梯的坡面AB长为12米,点D、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求改动后电梯水平宽度增加部分BC的长.(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

 

查看答案

某校有1500名学生,为了解全校学生的上学方式,该校数学兴趣小组在全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列图表(频数分布表中部分划记被墨水盖住):

                             某校100名学生上学方式频数分布表

方式

划记

频数

步行

正正正

15

骑车

正正正正正

29

乘公共交通工具

正正正正正正

30

乘私家车

 

 

其它

 

 

合计

 

100

 

(1)本次调查的个体是     

(2)求频数分布表中,乘私家车部分对应的频数.

(3)请估计该校15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乘公交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多少人?

 

查看答案

计算:(﹣1)2﹣2sin45°+(π﹣2018)0+|﹣|

 

查看答案

如图,在△ABC中,∠C=60°,点D、E分别为边BC、AC上的点,连接DE,过点EEF∥BCABF,若BC=CE,CD=6,AE=8,∠EDB=2∠A,则BC=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