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适应者生存下来并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着。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总是 与遗传学分不开,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豌豆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植物实验材料,原因之一是它具有很多明显的_________,比如种子的圆粒和皱粒、豆荚的绿色和黄色等。已知豆荚的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现将纯种绿色豌豆授以纯种黄色豌豆的花粉,则该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将该植株所得豌豆播种,自然状态下,所结出的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实验材料,果蝇的翅型有长翅和残翅两种类型,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G、g表示。下表为三组果蝇的杂交实验结果,请据表回答:
①果蝇翅型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
②第三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长翅果蝇中杂合的个体(Gg)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③在一个风力较大的小岛上,多数果蝇是残翅的,从是否利于生存的角度分析,果蝇的残翅属于___________变异;从能否传给后代的角度分析,果蝇的残翅属于_________变异。
4月25日是世界反疟日,疟疾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良好的疗效,为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全世界对疟疾和青蒿素的关注。
(1)疟疾通过疟蚊叮咬传播,它具有_____的特点,疟蚊携带的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_____,阻止疟疾传播的有效措施是清理积水,清除疟蚊的孽生地,这在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
(2)疟原虫已经对传统抗疟药物奎宁逐渐产生了抗药性,这是奎宁对疟原虫变异个体不断_____的结果
(3)从野生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含量偏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FPS基因导入青蒿,获得了青蒿素含量高2﹣3倍的青蒿植株。这项生物技术是_____,说明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
分析如图所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代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含消化液能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有_____。
(2)完成C过程,吸气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完成D过程,氧气进入血液需穿过_____层细胞。
(3)G代表尿的形成,正常人中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原因是_____。
(4)图中代表排泄的有_____(填字母)。
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的是_____。请写出图中一条食物链:_____。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主要是依赖于_____作用(填序号)。碳从生物体内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图中_____(填序号)生理过程。
(3)我国政府倡导“低碳”生活,积极开发使用环保新能源,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过程(填序号)的排放,避免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
在生物实验中经常要使用实验器材,下列使用器材不正确的是( )
A. 测量空气相对湿度时使用干湿表
B. 温度影响金鱼的呼吸,测量水温时使用温度计
C. 观察细胞结构时使用放大镜
D. 观察动物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绒毛时用放大镜
下列全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 狗辨主客、飞蛾扑火、老马识途
B. 猫捉老鼠、蜻蜓点水、鹦鹉学舌
C. 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
D.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孔雀开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