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图甲乙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丙是血液循环示意图,丁图是人体的生理过程图,其中①﹣⑥代...

图甲乙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丙是血液循环示意图,丁图是人体的生理过程图,其中①﹣⑥代表生理过程,⑧⑨⑩和N代表某种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心脏能够永不疲劳的跳动是因为有甲图所示的全心舒张状态,此时,心脏内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的两种瓣膜的状态分别是_____,乙图表示心脏将血液泵出,心脏内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的两种瓣膜的状态分别是_____。这些瓣膜结构若发生病变就会发生心脏内血液倒流,另外,人若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就容易引发下肢的_____发生静脉曲张。

(2)丙图中,心脏收缩最有力的腔是[_____]_____,肺循环终点是[_____]_____。某人脚趾发炎后上肢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需要几次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脚趾_____。在丙图中,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填序号)。血压最高的血管是[_____]_____

(3)血液流经由M到N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的变化是_____,原因是在此处进行了物质交换,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____(答两条)。请用丙图中的文字、数字和箭头组成的流程图的形式写出体循环的过程_____。除了图中的两条循环途径外还有供心脏营养和氧的冠脉循环,冠心病病因是_____,容易引发心脏猝死。

(4)从丁图可以看出:①表示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进入④的过程叫_____,经过此过程后血液明显增多的成分是_____(答至少两种),通过①进入④的物质中,_____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血液经过过程⑤和⑥后,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_____(答至少两种)。

(5)图中_____表示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⑨表示的物质是_____,直接进入_____。人体内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

 

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静脉 4 左心室 3 左心房 两次 5、8 7 主动脉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4→7→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8→1 冠状动脉阻塞 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 葡萄糖 尿素、无机盐 ②⑥⑧ 激素 毛细血管 ⑦ 组织细胞 【解析】 (1)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 (2)丙图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上下腔静脉。 (3)丁图中:①是吸收,②表示呼吸,③肺泡内气体交换,⑥表示排尿,⑦组织细胞,⑧表示排汗,⑨激素。 (1)图甲表示全心舒张。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流回心房。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图乙表示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长期站立后引起下肢静脉血管瓣膜损坏产生静脉曲张,皮肤表层有像蚯蚓一样的突起。 (2)心脏有四个腔:3左心房、1右心房、4左心室、2右心室。其中4左心室心肌壁最厚,收缩力最强。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脚趾炎症时,药物到达脚趾经过的路线是上肢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脚趾毛细血管,因此需两次经过心脏。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流的是动脉血,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动静脉血,5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流的是静脉血,8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流的是静脉血。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的壁最厚,7主动脉内血压最高。 (3)对照血液循环路线图可知,“由M到N处”,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原因是在此处进行了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体循环的途径是4左心室→7主动脉→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8上、下腔静脉→1右心房。血液沿着冠状动脉到心肌内的毛细血管,再到心肌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的循环叫做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脏肌肉运来氧和养料,运走代谢废物的血液循环;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它的血压较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因此能为心肌提供营养的循环途径是冠脉循环。若冠状动脉阻塞就可能得冠心病,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4)图丁中,①是吸收,经过吸收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明显增多。其中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血液经过⑤和⑥,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所以经过⑤⑥,尿素、无机盐会明显减少。 (5)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丁中②表示呼吸,⑥表示排尿,⑧表示排汗。图丁中⑨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人体内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⑦组织细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表示人体肾脏的部分结构,请看图回答:

(1)图中肾单位的结构是由_____组成的(填序号)。肾小球和肾小襄内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有利于_____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_____]_____

(2)①②③④⑥中流动脉血的是_____(填数字),原尿流到[5]处时_____会被重吸收。

(3)如图表格是人体内3种液体比较表(单位:g/L),液体A是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A

99

8

0.1

0.03

0.9

B

99

0

0.1

0.03

0.9

C

93

0

0

2

0.9

 

(4)液体A与液体B相比较,B的蛋白质含量为0,两种液体之间相分隔的生理结构是_____,如果B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血细胞,表明肾脏的_____部位可能发生病变。

(5)液体C与液体B相比较,C的葡萄糖含量为0,如果一个人正常人的尿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肾脏的_____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人一次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丙图中曲线AB段表示的是_____过程,此时肺内压_____大气压,曲线BC段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____,呼吸肌状态是_____,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一瞬间是_____点,对应着甲图中的_____点。

(2)乙图中1是通过_____实现的,乙图中2表示的过程是_____的气体交换,原理是通过_____实现的。

(3)乙图中,过程1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产生的,在血液中主要由_____运送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至少经过_____层细胞。

 

 

查看答案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试管

加入物质

37℃水浴

滴加碘液

淀粉糊2mL+唾液2mL

10分钟

2滴,摇匀

淀粉糊2mL+清水2mL

10分钟

2滴,摇匀

馒头块+唾液2mL

10分钟

2滴,摇匀

 

(1)将试管①和试管②进行对照,该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要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的原因是_____。图中A、B、C都用同样大小的馒头块处理,都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后滴加碘液,这样做是为了_____

(2)分别向冷却后的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①、②,③三个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____。对于①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你解释的原因是_____

(3)该实验能得出结论:淀粉的消化与_____都有关系。

(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人在感冒发烧、没有食欲,即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是否有影响,需要设置④号试管,应该在表中几号试管的基础上怎样设置?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图乙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曲线图,丙是我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_____]_____是蛋白质的起始消化器官;淀粉、蛋白质分别被消化成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__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若腹部右下方经常疼痛有可能是位于此处的[_____]_____发炎,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

(2)乙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_____的消化过程,从乙图中看出_____]_____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有_____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人如果几天没有及时排便就容易发生便秘,原因是_____

(3)丙图中,某同学长期摄入膳食宝塔中的第3、4类食物,而很少吃第2类食物,这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因缺乏维生素,而容易得夜盲症、贫血等营养不良病。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多吃“平衡食宝塔”中的_____(填代号)类食物,这类食物含有的物质对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依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则abc可表示血液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 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则abc可表示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

C. y表示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则abc可表示健康人在进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变化

D. y表示某粮库内种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种子储藏时在b点比c点的效果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