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生物试题 >

一个被疯狗咬伤的患者,及时到疾控中心注射了抗狂犬病毒血清,其注射的物质和所属免疫...

一个被疯狗咬伤的患者,及时到疾控中心注射了抗狂犬病毒血清,其注射的物质和所属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 抗原,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A 【解析】试题分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病原体清除;破伤风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人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后,体内就产生了抵抗破伤风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破伤风病毒起作用,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话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

A. 变异现象 B. 繁殖现象 C. 遗传现象 D. 进化现象

 

查看答案

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男孩,这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胎,第二胎仍是男孩的概率是

A. 100%    B. 0    C. 75%    D. 50

 

查看答案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保持清洁,切忌油腻    B. 经常打开容器看情况

C. 配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白砂糖    D. 注入的料液要淹没蔬菜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2016年,广东某养猪场内的猪突然大量死亡,研究人员对常见猪流感病毒进行广泛筛查,结果都呈阴性,这让他们意识到可能是一种“新病毒”。观察发现,“新病毒”导致猪严重腹泻和呕吐,新生猪仔感染后很难活过5天。研究人员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证实其为一种冠状病毒。在病毒样本中,科研人员找到了与患病死亡的猪体内相似的病毒——来自蝙蝠的新型冠状病毒SADS,它与2016年从菊头蝠(一种蝙蝠)中分离出的病毒基因相似度达98%。

冠状病毒主要在肠道上皮细胞增殖,通过粪便污染,科研人员猜想,猪可能是受到蝙蝠粪便的污染。他们通过摄像监控,发现在猪场周围有蝙蝠飞翔,而且养猪场附近有蝙蝠栖息的山洞,印证了此前的猜想。为确定新病毒确实是引起猪病死的直接原因,科研人员用新病毒感染健康小猪,结果发现,在小猪身上接种分离得到了新病毒SADS,并且小猪的患病表现与此前养猪场内患病猪的症状完全相同,这充分证明新病毒SADS就是致病元凶。

蝙蝠作为传染病病原体携带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之前已发现蝙蝠是140多种病毒的携带如冠状病毒、狂犬病毒等。蝙蝠为什么会携带如此多的病毒而不发病?

编蝠用一亿年的进化适应飞行,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具有超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飞行中生大量热量,升高体温。蝙蝠细胞内蛋白H的含量显著升高,大大提高了细胞的耐热性,高不仅不影响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还可抑制体内病毒的生长和复制。

在进化过程中,蝙蝠的免疫系统发生了变化。可以全年无休地活跃,以减少炎症发生。一般,免疫系统过于活跃,常会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但是,当蝙蝠的免疫系统寸,其体内的抗病毒免疫会被抑制,使其免疫系统刚好能抵御各种病毒,又不引发强烈的免立。不同于其它哺乳动物,蝙蝠拥有一个和病毒共生的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某些病毒的爆发与环境破坏有关。森林面积减小、食物不足,迫使蝙蝠从传统的晒息地迁移到森林边缘附近的果园取食。若养猪场与果园毗邻,被蝙蝠污染的果实,若被猪.就会把病毒带入人类社会。人类与其他生物和环境共处于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中。人类的火来就是同其他生物和整个地球环境密切联系,人类活动影响着环境,同时也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SADS病毒结构简单____(选填“有”或“无”)细胞结构。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抵御SADS侵染。这一免疫过程属于 ___免疫。

(2)探寻传染病元凶,就像案件侦破,需依据线索和证据,做出判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对猪流感病毒进行筛查,结果为阴性,可确定病原体是一种新病毒

  b.基因测序,发现引起猪疫情的是冠状病毒SADS,确认蝙蝠携带病毒

  c.猪场有蝙蝠出现,且猪场附近有蝙蝠栖息,可确认蝙蝠是疫情源头

  d.SADS感染健康小猪,症状与疫情相似,且体内有SADS,是关键证据

(3)蝙蝠携带很多病毒,自己却不得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蝙蝠体温较高,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复制

  b.蝙蝠耐热性提升,导致蛋白H的含量升高

  c.蝙蝠免疫系统全年无休的活跃,可减少炎症的发生

  d.蝙蝠的免疫系统能被抑制,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4)蝙蝠的生殖发育过程具有____生、哺乳的特点,属哺乳动物。相比于其他携带病原体的飞行动物(如鸟类、昆虫),蝙蝠与人类基因相似程度更高,_更近。因此有学者评估,蝙蝠将所携带病原体传染给人类的风险更高。

(5)蝙蝠的后代,对病毒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这是____的结果。那些对病毒敏感的个体 被淘汰,对病毒有耐受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将这种耐受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蝙蝠对病毒的耐受性越来越显著,蝙蝠通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不断____

 

查看答案

1947~1976年间,某公司向纽约的哈德逊河倾倒大量有毒物质多氯联苯,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生活在多氯联苯高度沉积河底的大西洋小鳕鱼尤为遭殃。

(1)小鳕鱼一次可产卵300万~400万粒,具有较强的 ___能力。小鳕鱼原本寿命可达7年,1983年调查结果显示:97%的小鳕鱼只有1岁,能活到2岁的占3%。一般情况下,小鳕鱼发育3~4年,才开始性成熟,据此推测小鳕鱼的数量会____

   

(2)几年后,调查发现,大西洋小鳕鱼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年龄结构恢复到正常范围。研究者比较不同水域小鳕鱼体内AHR蛋白(一种蛋白质,特性如下表)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蛋白类型

    特性

  结果

  正常AHR蛋白

  与多氯联苯结合

  导致死亡

  变异AHR蛋白

不与多氯联苯结合

避免死亡

 

(3)多氯联苯进入水体,会通过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对生物体造成一定危害。图为哈德逊河中的捕食关系示意图,则 ___________填字母)体内含有多氯联苯最多。

(4)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

a.多氯联苯是工业生产原料,可探索其无害替代品

b.减少食用,或不食用污染水域的小鳕鱼等

c.将多氯联苯等污染物排向陆地而不排放入海

d.积极探索多氯联苯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