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独立的核心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独立的核心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道路创新是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保障。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在井冈山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的开创与世界现代史上哪一革命的爆发有关?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建设目标?

(2)体制创新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1992年为改变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束缚社会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党又提出哪一目标?

(3)理论创新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在中共十九大上,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哪一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什么历史地位?

 

(1)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解析】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的开创与世界现代史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有关;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为改变计划经济体制长期束缚社会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反对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战争真爱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奋起抵抗。义和团本为民间秘密组织,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义和团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列强的势力。义和团运动具有哪一性质?这一运动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捍卫和平的正义之举。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入朝作战,其目的是什么?这次入朝作战涌现出哪些宝贵的精神?

(3)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信念。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成立了哪一组织?该组织的成立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哪些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意识到,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的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摘自唐启华《巴黎和约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合作走向对峙,形成两极格局。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发展,西欧的联合、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元化的新结构,冲击了国际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摘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即根据各区域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摘编《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在巴黎和会前,日本为获得山东利益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召开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大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发展开发了较大空间。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专利权。到1972年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摘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从旧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农民工进城,进而推进了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工业迅速崛起…….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吸引了2亿多优质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自宁杭、兆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救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该措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改革的主要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1)A: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B:一战的转折点所在地

 

(2)据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战争形式特点

 

 

查看答案

 

(1)在答题卡中写出该图图例的名称。

 

(2)据图指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国内分布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