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观察下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1)A: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B:一...

观察下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1)A: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B:一战的转折点所在地

 

(2)据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战争形式特点

 

 

(1)A:萨拉热窝B:凡尔登 (2)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解析】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萨拉热窝,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萨拉热窝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军全线的枢纽。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有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萨拉热窝,凡尔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面临协约国东线和西线的同时进攻,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所以这对同盟国是最大的威胁,这一劣势导致同盟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腹背受敌,两线作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在答题卡中写出该图图例的名称。

 

(2)据图指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国内分布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商周时期就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又认识了硝石和硫磺的性能。到唐朝初年,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丹经》中,提出了一种火药的配方,把木炭、硝石、硫磺制成一种药粉,做发火炼丹之用。

火药的广泛应用和大量生产则是在军事上有了应用以后。唐朝灭亡的前一年,淮南兵“以机发火”,这是战争上关于火药使用的最早记载。宋朝以在战争中普遍使用火炮、火箭、到北宋末年出现了“霹雳炮”。南宋时,出现了管型火器,是近代枪炮等管型武器的雏形。到元朝时,火雷、火铳、火炮等各种武器相继出现。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最早的火铳为元至顺三年所造,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炮。

公元13世纪初期和中期,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到了14世纪前期,欧洲人已掌握了火药的秘密。火药传到欧洲后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封建的城堡再也抵挡不住新型市民阶层使用火药、火器的进攻了。

——摘编自王志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世界影响》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的契机来源于冶金和炼丹等活动。

(2)火药应用于军事战争最早出现于唐朝末年。

(3)火药改变了欧洲传统的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4)北宋末年的“霹雳炮”是近代管型枪炮武器的雏形。

(5)公元13世纪初期和中期,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历史专题性学习时整理了“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经济特区”“东欧剧变”等几个知识点,其归纳的学习专题应该是;

A. 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

B. 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

C.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崩溃

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不属于反法西斯同盟进行政治合作的是

A. 召开雅尔塔会议

B. 召开开罗会议

C. 签署《波茨坦公告》

D. 召开慕尼黑会议

 

查看答案

时空观念是重要的历史学科素养。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德国突袭波兰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太平洋战争爆发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