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建立出口加工区。……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自2018年新华网

(1)在广东建立了哪些经济特区?在广东建特区有哪些优越条件?

材料二  凤阳县小岗村,以前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没饭吃”是村里老一辈人共同的回忆。……严金昌(当年“大包干”带头人)感受最深:“想当年我们搞‘大包干’,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现在经过4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们终于从‘温饱线’迈进了富裕门。” ……2004年,小岗村在第一书记沈浩的带领下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化进行规模经营。小岗这片土地上又开始了新的土地“改革”。

(2)安徽凤阳小岗村当时面临怎样的处境?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摆脱困境迈进富裕门的?进入21世纪小岗村开始新的土地“改革”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何认识?

 

(1)特区:深圳、珠海、汕头。 条件:紧靠港澳,华侨众多。 (2)困境:饥饿问题。 途径:带头实行大包干。 改革: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化进行规模经营。 (3)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因地制宜谋发展;敢于创新发展等。(答出2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汕头、珠海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在广东建特区的优越条件是紧靠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引进侨资、外资。 (2)根据材料二“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没饭吃’是村里老一辈人共同的回忆。”可知,安徽凤阳小岗村当时面临的处境是饥饿问题。根据“严金昌(当年“大包干”带头人)感受最深:“想当年我们搞‘大包干’,就是为了吃饱肚子”可知,它们是通过带头实行大包干来摆脱困境迈进富裕门的。根据“2004年,小岗村在第一书记沈浩的带领下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化进行规模经营。小岗这片土地上又开始了新的土地“改革”。”可知,进入21世纪小岗村开始新的土地“改革”指的是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化进行规模经营。 (3)本题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因地制宜谋发展;敢于创新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

(1)依据学过的知识指出,从鸦片战争的影响看,给你留下了哪些最为深刻的记忆?为了“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中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重要探索活动?

材料二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摘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校择》

(2)五四爱国运动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开端?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材料三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摘自十九大报告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从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从材料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丝绸之路”有哪些突出特点?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较为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如下图:宋代海外贸易图

(2)宋代海外贸易向西最远到达哪些地方?宋代海外贸易如此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郑和下西洋》

(3)依据材料分析指出,郑和下西洋之所以能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而且“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其主要原因什么?

 

查看答案

2019年是列宁逝世95周年。他曾经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他一生所成就的“大事业”是 

①领导十月革命  

②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成立苏联  

④实现农业集体化

A. 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1944年,斯人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 莫斯科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柏林战役 D. 诺曼底战役

 

查看答案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是私下里他承认:“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他所说的“文件”指的是

A. 《九国公约》 B. 《凡尔赛和约》 C. 《慕尼黑协定》 D. 《北大西洋公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