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究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局面,洋务派……认识到中国直接引进外国先进...

探究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局面,洋务派……认识到中国直接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可以减少“彼创”所费的人力物力,争取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洋务派不但引进成套的技术设备,而且注意引进外国的科学理论,“采西学、制洋器”同时并举。他们大量引进外国成套的技术设备,还有轮船、火车、电报、电话,对西方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兼收并管。

﹣﹣《洋务运动与西方科技的引进》

材料二 创新在美国过去与木来的经济繁荣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一直就有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硅谷地区的文化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经济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与其长期以来所实施的相关政策密不可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日益感受日本等国家的挑战,为此,美国自1980年以来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并由政府出资设立众多计划以促进自主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例如,《联邦技术移转法》、《综合贸易与技术竞争法》、《小企业研发加强法》等。

﹣﹣《美国推动自主创新的特点及主要经验》

(1)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洋务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的主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并据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其成因。

 

(1)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2)自主创新。原因:美国一直就有激励创新、敢于冒险的文化传统。美国政府的推动;美国重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美国有强大的科研能力。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局面,洋务派……认识到中国直接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可以减少‘披创’所费的人力物力,争取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洋务派不但引进成套的技术设备,而且注意引进外国的科学理论,‘采西学、制洋器’同时并举。他们大量引进外国成套的技术设备,不仅机器设备,而且轮船、火车、电报、电话,对西方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兼收并管。”,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主要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创新在美国过去与木来的经济繁荣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经济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可知,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创新。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美国一直就有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文化传统”得出美国就有激励创新、敢于冒险的文化传统;依据“与其长期以来所实施的相关政策密不可分”得出美国政府的推动,依据“美国自1980年以来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并由政府出资设立众多计划以促进自主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得出美国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再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重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北京欢迎尼克松来访既有实际原因,也有心理原因。虽然中国人以前谴责过尼克松是帝国主义战争骗子,但现在他们发现他代表了一种可能有用的历史能力。中国人正是要同这个人讨论联合国席位、美国的承认、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潜在的重新武装、购买美国飞机和科学仪器等事项,最重要的是要同他讨论改善国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无可置疑,这次访问还将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心理满足。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尼克松政府主张发展中美关系是手段,……是在不怠慢美苏关系的原则下,追求美国外交在“均势”中的发展。福特时期,由于国力进一步衰弱,美国更是全力以赴地要与苏联搞缓和。但到卡特时期,美苏两国的缓和步伐开始受挫。卡特政府不得不回过头来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其战略上的均衡。

                           ——《坚冰打破后的逡巡》

(1)材料一、二所述史实相距多少年?

(2)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可能利用的历史能力”有助于中国解决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访华后导致中美建交推迟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的主要报道

发表时间、版面

标题

字数

来源地点

主要内容

1月1日,14版

青岛还附要求

约70

纽约

客观表述中国代表团意见

2月8日,1版

支那委员小策

约50

东京电话

较为评细地记录了和会上日中代表对山东问题的辩论

3月27日,1版

山东还附要求

大字,约70

巴黎

推测中国委员会将在下周的五国会议上提出归还青岛

4月26日,1版

山东问题与煽动抵制日货

约1900

上海

指出中国排日亲美的现象日益严重,强调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正当性,指责英美等国在排斥日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作为旧中国四大报之一的《益世报》,在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内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共有218篇。其中有三次大的连续性报道,《国民力争外交记》共连续11记,《外交紧急与和局破裂》共5记,《内忧外恶之交争记》共11记,连续报道一战之后中国外交的失败,对发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在叙述事件过程之外,还以鲜明的爱国立场抨击日本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唤醒民众,同情支持学生运动。这些报道和评论对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民国时期《益世报》学生报道研究》

(1)材料一中《大阪朝日新闻》报道的焦点是什么?并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该报纸关注这一焦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益世报》“五四运动”报道的特点。

(3)据所学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WT0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由此可知,该组织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凋敝

B. 苏联解体,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查看答案

人脸识别热源扫描、自主巡航、远程、夜视摄像头的安防机器人,一系列新的安保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源于(  )

A.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B. 电力技术的进步

C. 生物工程技术的推动 D.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体系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 美苏的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

C. 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 世界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对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