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课堂正在开展主题式复习课,板书上分别写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判定这一学习主题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C.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回来,轻蔑地对待沦陷区的民众,好像民众都是汉奸和叛徒,这些官员只是关心私利而接收敌产…他们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以上现象最终导致(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C. 重庆谈判 D. 北洋军阀统治的垮台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 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 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1926年7月,中些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事势力,并逐渐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 认识到掌提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B.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
C. 掌握了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D. 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在一份有关中国革命的“决议”中提出:“只要国民党在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在民族革命线的一切运动中支持它。”共产国际的这份决议推动了中国( )
A. 国民大革命 B. 土地革命 C. 全面抗战 D. 解放战争
1917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事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
A. 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
B. 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率行对德中立政策
C. 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玫才有条件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