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收《魏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是时,朝廷已……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

——魏源《圣武记》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二,归纳“圣祖”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1)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 (2)朝代:清朝措施:设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 (3)因素:民族交融,各民族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改革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革衣服之制、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穿汉服,说汉语,迁都洛阳。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清代噶尔丹叛乱;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684年设台湾府;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平定噶尔丹叛乱。 (3)开放性题目,民族交融,各民族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开始于

A. 偷袭珍珠港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 联合国成立

 

查看答案

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

C. 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

D.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三国同盟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德国闪击波兰

 

查看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写道:“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造成上述材料中“铁路通行”的直接因素是

A. 治铁业的发达

B.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 斯蒂芬森蒸汽机车的发明

D. 内燃机的诞生

 

查看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面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