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

    材料一: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几句话均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3)材料二中的“镜子”是谁?

(4)材料三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5)他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一例他统治时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1)唐太宗。 (2)说明他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以民为本。 (3)魏征。 (4)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册封首领 、设置机构等 (5)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 【解析】 (1)依据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等都是唐太宗说的话,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从材料一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看到民众力量的强大,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因为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迅速崩溃的现实,亲眼看到了隋炀帝由于昏庸、腐败被人民推翻的事实.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注意处理与民众的关系。 (3)由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人镜”是魏征。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周边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视同仁,这赢得少数民族的认可和爱戴。题目中“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就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体现.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如,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等。 (5)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候,日本派遣唐使,鉴真东渡去日本,新罗向唐朝学习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玄奘西行,中印文化交流,都是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查看答案

“脱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初的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

A. 藩镇 B. 节度使 C. 转运使 D. 通判

 

查看答案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而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皇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 丞相权力的扩大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