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他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A. 人...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他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A. 人种

B. 宗教

C. 地理

D. 河流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四大文明古国的古代埃及文明诞生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是指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强调的是地理因素。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指出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材料一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一页”的领导人是谁?

材料二: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  1979年4月,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发展历程)

(1)根据上面“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器物革新”的事件名称和“百日维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历史漫画——揭示本质内涵)

(2)图三漫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四漫画所示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历史知识)   

(3)依据以上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A、C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4)从材料四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理论创新)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探寻的革命道路的名称。据图二指出中国人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了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党哪一思想理论的内容?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

(制度创新)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三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的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剧,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一次民族觉醒随之涌动……但后来的八国联军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

﹣﹣摘编自正风《中华民族觉醒与复兴的伟大历程》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走上革命道路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的事例。

材料三: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巴黎和会对中国权益的侵害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爱国学生、民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勇敢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正如一位外国人所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全国各阶层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摘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3)据材料三,指出学生民众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并概括这次民族觉醒的特点。

材料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4)材料四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