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发展历程)

(1)根据上面“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器物革新”的事件名称和“百日维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历史漫画——揭示本质内涵)

(2)图三漫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四漫画所示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历史知识)   

(3)依据以上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A、C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4)从材料四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1)洋务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3)人民公社化 尼克松访华 (4)重工业 一五计划 【解析】 (1)依据年代尺1860年、“器物革新”,结合课本所学,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器物,强兵富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依据图三的文字:东北、张学良、蒋介石、不抵抗命令;题目“15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于1946年)”说明图中场景发生在1931年,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结合课本所学,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蒋介石下令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不到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依据图四刘邓、陈谢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表达共产党军队攻打蒋介石。结合课本所学,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接连给蒋介石国民党军队于沉重打击。 (3)依据材料三经济方面的失误。结合课本所学,由于中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公社推行“一大二公”。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放。故A是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也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表现为盲目求快。故B填大跃进;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填尼克松访华 (4)依据材料四图表的数字:重工业的比例从17.6、27.3到25.4,农业、轻工业比例下降。可以看出重工业发展最快;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促进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理论创新)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探寻的革命道路的名称。据图二指出中国人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了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党哪一思想理论的内容?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

(制度创新)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三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的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剧,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一次民族觉醒随之涌动……但后来的八国联军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

﹣﹣摘编自正风《中华民族觉醒与复兴的伟大历程》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走上革命道路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的事例。

材料三: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巴黎和会对中国权益的侵害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爱国学生、民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勇敢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正如一位外国人所说: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全国各阶层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摘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3)据材料三,指出学生民众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并概括这次民族觉醒的特点。

材料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4)材料四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A. 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 抗日战争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