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叙述,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①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叙述,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①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②“蔡侯纸”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③“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④甘肃敦煌莫高窟是这时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⑤《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⑥《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

C. ③④

D. ⑤⑥

 

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使用的文字,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①不属于隋唐时期,排除;“蔡侯纸”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纸张,也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成就,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③属于隋唐时期的成就,符合题意;甘肃敦煌莫高窟是前秦时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④不属于隋唐时期的成就,排除;《金刚经》是唐朝时期的雕版印刷的作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⑤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明朝时期的著作,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查看答案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来源于英国革命后实行的哪一制度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民主共和制    D. 联邦总统制

 

查看答案

《三字经》中“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齐、楚、秦、赵、魏、宋、韩

C. 齐、楚、晋、燕、赵、魏、韩    D. 吴、楚、秦、燕、赵、魏、韩

 

查看答案

探究问题。

材料: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关于一战的影响,史学家们提出了不 同的看法。 一种现点认为,最新的科技发明往往应用于战争中,战争也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施的,这是由于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 步兵。人和马的体力都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步兵的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地外,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战时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一种观点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各交战国在参战之前,极力鼓吹民族主义,号召“保卫祖国”,把战争的目的打扮得无比神圣。成千上万的国民因被统治者盔惑、愚弄而走上战场。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标语。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蔑视时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大战导致了惨重的伤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这引起了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协的高涨。在这次大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还有的观点认为,一战使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段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也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何机重新瓜分世界。一战后,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的实质是什么。

(2)从材料表述的关于一战的影响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先概括出观点是什一么,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材料一 1920年,苏俄广大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逐渐演变为普遍的骚乱和暴动。即使没有暴动的地区,农民也给各级苏维埃政权写了大量申诉信和请求书,其中许多信直接写给列宁。1920年底,列宁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他阅读了许多来信,亲自接见各地的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

﹣﹣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1920年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列宁采取了什么政策解决苏俄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 1926年,苏联的农业生产水平恢复到一战前的92%.一战前,每个农村居民的税款总数为10.4卢布,而1923年为4卢布,1924年为3.1卢布。1925年,农民出售粮食获得了2.7亿卢布,1926年已经是4.7亿卢布。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2)依据材料二,说出列宁的改革取得了哪些效果?

材料三

序号

内容

 

 

 

A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10000美元,我国则为300美元。当时有一篇文章指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如果不努力向前,有被“开除球籍”的可能。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改革三部曲》

 

 

B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由这次全会揭开了序幕。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C

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游行彩车打出的标语。

 

 

 

D

1978年的深圳(左)和21 世纪的深圳(右)

 

(3)请给材料三概括一个主题。从四则材料中任选两则(写字母序号),分别说明他们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共同之处。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