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这几句话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请说出他是谁字。并说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位君主有什么样的品质?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

(4)材料三所涉及的是这一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这位皇帝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做了什么?你怎样全面的评价科举制度呢?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这位君主在位期间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1)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2)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3)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4)科举制度;隋炀帝.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试中第一名成为状元。评价科举制:(影响即可) (5)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几句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唐太宗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唐太宗重视纳谏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重用的贤才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 (4)“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推行以考取士的方法后讲的一句话,所以涉及的内容是科举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隋炀帝;唐太宗时期开始逐步完善科举制度,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试中第一名成为状元;科举制度的影响是:(积极影响)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消极影响)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文字狱的影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可知,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不歧视少数民族,将它们同汉族一样平等对待,体现了唐太宗各民族平等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三: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过,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上图指的是隋朝什么河?开凿者是谁?

(2)写出上图河流的南北两至点和中心:

A:              ;  B :            ;     C :             

(3)材料中作者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开凿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人们习惯上把图1人物的统治称为什么?

(3)这两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建立金的女真族杰出首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唐朝时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史”“诗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唐朝时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