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美国学者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两种观点?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材料三(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材料四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4)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1)观点:费正清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张磬保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英双方在“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评价:两种观点都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这两个观点是分别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者的斗争、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举一例即可得,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史实即可) (3)援助: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原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中国战败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可见:费正清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由材料“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可见:张磬保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英双方在“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上的冲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种观点:这两个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或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都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因而是不当的。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所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后,义和团掀起的的反帝爱国运动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可以得出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的援助是: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援助中国”的原因是: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故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义务援助中国。 (4)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的历史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有黄海海战,结果中国战败,割地赔款,民族危机深重;现实原因是: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到中国安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摘编自《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珠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

——摘编自英国《每日新闻报》1894年8月12日

材料三纵观甲午战争,除却黄海上的硝烟,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舆论战。日本政府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的时候,就已经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说,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民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

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刊载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石版画“牙山大胜”、“倭兵无状”、“海战捷音”、“形同海盗”完全是被清军慌报军情误导,颠倒了真相,国人还一时被虚假胜利蒙蔽,在国际上成为笑谈,造成急劣影响。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战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签订后

A. 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B. 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

C. 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    D. 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查看答案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是近代以来列强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C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得到各国认可

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甲午战争之后

C. 瓜分狂潮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查看答案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 火烧京城圆明园

B. 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C. 签定《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