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希腊,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连绵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希腊,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分割成小块,可用来耕种的土地非常少。但是,浩瀚的海洋却赋予了希腊先民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三面环海,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

材料二:

材料三: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挪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1)根据材料,描述古希腊地理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古希腊最有前途的经济生活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所采取的措施,并简述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社会的发展情况。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哪些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1)特点:平原面积小,耕地十分有限;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意思接近即可)经济生活:海外贸易。 (2)措施:规定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建立津贴制度。情况: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意思接近即可)方面:政治格局;民族性格;文化特征;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狭窄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分割成小块,可用来耕种的土地非常少”可得,古希腊地理环境具有平原面积小、耕地十分有限的特点;根据材料一“这里三面环海,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可得,古希腊地理环境具有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古希腊地理环境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可知,古希腊最有前途的经济生活是海外贸易。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可得,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规定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根据材料二“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津贴制”可得,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建立津贴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这里三面环海,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材料二伯里克利完善雅典民主制度等信息可得,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希腊的民主制度;根据材料三“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挪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等信息可得,海洋的影响有利于那里的居民形成开放、冒险、富于探索的民族性格,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性格,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政治格局、民族性格、文化特征、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查韦斯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B. 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 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美洲地区带来了灾难

D. 美洲因为哥伦布的发现才有今天的繁荣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 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B. 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货币地租的兴盛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其中文艺复兴的“高明”之处在于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查看答案

在文艺复兴之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 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她的悲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会发生变化    B. 艺术造型从追求意境转向追求形象

C. 雕刻艺术从服务贵族转向服务平民    D. 造型艺术从神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

 

查看答案

15—16世纪,西欧的租地农场与中世纪的封建庄园的本质区别是

A. 农场主使用雇佣劳动者生产    B. 养殖生产规模更大

C. 农场主与劳动者的联系不紧密    D. 大量使用奴隶劳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