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错误 “晋文公”改为“齐桓公” (2)正确 (3)错误 “春秋时期”改为“战国时期” (4)错误 “老子”改为“孔子”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任用管仲为相的是齐桓公而不是晋文公。因此错误,将“晋文公”改为“齐桓公”。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因此正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战国时期,而不是春秋时期。因此是错误,将“春秋时期”改为“战国时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的大教育家是孔子,而不是老子。因此错误,将“老子”改为“孔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国主张。

(1)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思想家是________。

(2)战国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主张实行“仁政”治国。

(3)他提出“兼爱”“非攻”,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农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1)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3)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规定废除_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查看答案

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1)公元前841年,________与民争利,引起了“国人暴动”。

(2)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________。

(3)____________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频繁的争霸战争

B. 社会大变革

C. 学术繁荣

D.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儒家学派主张(  )

A. 进行改革,提倡法治

B. 顺应自然和民心

C. 实行“仁政”“礼治”

D.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