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学者们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 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B.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可知说明的是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方式一种是战争的方式,一种是和平交往的方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亚历山大大帝在历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应该是(   )

A. 他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B. 他将都城迁至巴比伦

C. 他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 他打了许多大胜仗

 

查看答案

如图漫画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状况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印度

D. 古中国

 

查看答案

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是指(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等级制度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罗马教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这一时期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大地主和农场主在土地上纷纷实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业革命用先进的设备武装了农业,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应运而生。在农业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农业委员会,1838年成立了皇家农业协会。国王乔治三世还为《农业年鉴》撰稿,署名为“农夫乔治”。按照马克思的统计,19世纪初英国全国总资本中有一半来自土地。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富农经济是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成分。这些富农一般雇佣2~5名长工,农忙时雇些短工。因为有余钱,他们一般还放高利贷或经营商业。还有一些富农是佃富农,租地主土地并雇工耕种,类似西方租地农场主;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的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义性质更为典型,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例如,有些地方实行“工偿制”,即不给长工工资,只拨一点薄地叫雇工耕种来代替工资,受雇短工还要自带工具等。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材料二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1)租地农场是如何出现的?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集中的手工工场里雇主和工人之间形成的是哪种关系?这种生产方式有何进步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