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个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事例。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图中文字:“联合起来,我们有力量”“联合起来,我们一定会赢”

(注:图中炮身上是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的国旗。)

(3)上图为二战期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依据所学知识说明这幅宣传画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联合起来”产生了什么作用?

 

(1)国民党:台儿庄战役等;共产党:百团大战等。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3)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作用: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为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依据材料三图片所给信息“‘联合起来,我们有力量’‘联合起来,我们一定会赢’(注:图中炮身上是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的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由此可知这幅宣传画是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的背景下创作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议会大厦

(1)议会和国王争夺权力的斗争在17世纪40年代引发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与之相关的文献是什么?

材料二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变化情况表

时间

铁路里程(单位:英里)

1838年

500

1850年

6600

1870年

15500

 

(2)写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性发明。依据材料二,写出引起“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交通工具名称。

材料三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发明创造对英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

第四条第四款 合众国应保障联邦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保护各州免遭入侵,并应根据州议会或州行政长官(在州议会不能召开时)的请求平定内乱。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美国国家权力分配的特点是什么?政体是什么?试概述这一政体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年)

制定机构

法律文献

作用、地位及影响

1949

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第四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

 

材料三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秩序和谐,可以在价值上对公众观念形成指引;法治具有规范行为、调节利益关系的制度和程序,能够促使各个利益主体参与到法的制定和实施中来,在协商中达成更多共识。        

                                                        ——《人民日报》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法治建设的最终追求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A. 坐火车旅行    B. 开汽车上班    C. 用电灯照明    D. 在太空授课

 

查看答案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这个愿望下,“欧洲共同体”成立于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查看答案

1940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1941年,斯大林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以上材料说明

A. 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英国和苏联相互敌视    D.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