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闪光芒】 材料一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闪光芒】

材料一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互论争,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份,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岳麓书社版《中国古代史》

(1)列举“诸子百家”的一家,结合相关史实讲述它的影响。

【民主自由传世界】

材料二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且始终如此。……国家实质上是所有主权的来源……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它的精神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份宣言是什么历史文献?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

分)

【关键时刻挽狂澜】

材料三

(3)图中历史事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伟大意义?

【当代文化新发展】

材料四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文化自信一定要转化为民族自强、发展自强。现在,我们之所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不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和孤芳自赏。如果不立足现实,着眼民族自强和发展自强来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而是片面强调回归传统、回归儒学,那就偏离了我们党增强文化自信的初衷。

——周青梅《理论热点问题》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1世纪的中国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

 

(1)如: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历史文献:《人权宣言》,核心思想:平等、自由,主权在民,保护私有财产。 (3)伟大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评分标准:本题为探究性试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性强。答案要点: (1)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3)在发展、繁荣文化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它言之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1)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知,此内容出自:《人权宣言》;《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是平等、自由,主权在民,保护私有财产;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中历史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开放性题目,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部奴隶制经济却具有殖民地性质,产品多输往英、法及其他欧洲国家;北部需要南部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品。

——摘编吴宇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1859年,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8.8亿多美元,到1900年则达130亿美元。

1870年,美国农业总产值为24.5亿美元,1900年上升为47.14亿美元。”

——摘编吴宇廑齐世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7—1984年间重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代

农产品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粮食

195.05

194.53

304.77

320.56

407.31

油料作物

4.19

3.62

5.21

7.69

11.91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指出1957—1965年、1978—198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对今后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比如《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查看答案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它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

 

查看答案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