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7—1984年间重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代 农产品 |
1957年 |
1965年 |
1978年 |
1980年 |
1984年 |
粮食 | 195.05 | 194.53 | 304.77 | 320.56 | 407.31 |
油料作物 | 4.19 | 3.62 | 5.21 | 7.69 | 11.91 |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指出1957—1965年、1978—198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对今后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比如《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它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
下面表格说明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表
发明 | 蒸汽机 | 电动机 | 无线电 | 雷达 | 原子能 | 电子计算机 | 激光器 |
时间 | 84年(1698-1782) | 65年(1821-1886) | 35年(1867-1902) | 15年(1925-1940) | 6年(1939-1945) | 5年(1946-1951) | 1年(1960-1961) |
A.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B. 科学与技术没有结合
C. 科学技术阻碍社会进步
D.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注重实际的他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下列选项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C.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