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

——华龙网

材料四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的火车以什么作为动力?这时期出现同样动力的新交通工具还有什么?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谁的创新?

(2)材料二展示的成果各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体现出科学技术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制定的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是什么?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二中的一项发明,简述其利与弊。

 

(1)蒸汽机;轮船;瓦特 (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航天技术和生物技术;863计划 (4)答案一汽车的发明使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扩大了活动范围,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是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答案二网络技术的发明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学习和生活,但是沉迷于网络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蒂芬孙的火车以蒸汽机作为动力;这时期出现同样动力的新交通工具还有美国富尔顿发明的轮船;这一动力的广泛应用得益于瓦特的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计算机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出科学技术在航天技术和生物技术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制定的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是863计划。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汽车的发明使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扩大了活动范围,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是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历史的灿烂星河中不断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之光和创新之星。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出自哪一历史事件所颁布的文件内容?材料中的法令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分别指什么?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材料四: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4)材料四中,1978—2012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的哪二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材料五“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六罗斯福称,这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该法的中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5)材料五体现的是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6)材料六所说的“立法”指什么?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7)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材料一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材料三冷战结束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材料一中的“和约”是哪一次会议上签署的?这次会议有哪几个国家主宰?这次会议在我国引发了什么事件?这次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共同构成了一战后怎样的国家新秩序?

(2)材料二出自哪一组织缔结的公约?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什么组织?由此形成的国际格局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一种趋势?在未来的世界格局形成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正案。宪法修正案的顺利通过,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党心和民心,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名称是什么?是哪一年由什么机构制定的?这部法律文件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部法律诞生之前代替它其作用的是哪部文件?

(2)材料二中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权力分配的什么原则?其中总统享有什么权?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标志着苏联形成了什么样的体制?

 

查看答案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一辆大众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美国汽车生产能力下降

C. 汽车行业无序竞争    D. 欧盟内部生产分工需要

 

查看答案

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B.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 《“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 《美苏“冷战”始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