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 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材料二: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25万两、绢25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祖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谈一谈你对材料中所反映的事件的看法。

 

(1)澶渊之盟。辽和北宋。 (2)宋金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政权并立。宋朝每年纳“岁币”。 (4)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并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议和后双方得到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可知,此内容出自澶渊之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 (2)依据材料信息: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25万两可知,此内容出自宋金和议;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金和议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政权并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每年纳“岁币”; (4)依据所学可知,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并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议和后双方得到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的哪一政权(     )

A. 西夏    B.     C. 契丹    D.

 

查看答案

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 “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

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岳飞

 

查看答案

某同学选用辽、西夏、北宋政权并立形势图和南宋、金政权并立形势图作为研究对象。据此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西汉推进大一统    B. 唐朝“和同为一家”

C.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 元朝拓展疆域

 

查看答案

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

A. 契丹族政权    B. 女真族政权    C. 党项族政权    D. 蒙古族政权

 

查看答案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国家统一    B. 政权并立    C. 三国鼎立    D. 和平共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