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 ⋯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问题一:

(1)材料一中的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2)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问题二:

(3)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都实行了哪一对外政策?

(4)材料三提到的中国“被迫敞开国门”是从哪一战争和哪一条约开始的?

(5)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效仿西方走上对中国的侵略道路大大加重了中华民族灾难的事件是什么?

(6) 该事件以后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财富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问题三:

(7)从材料三的两幅图中你能得什么信息?

(8)出现材料三第二幅中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如何去应对材料三中的现象?

 

问题一:(1)南非好望角(2)郑和下西洋为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发展中国与亚非诸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东南亚有些国家,甚至由于受到郑和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风俗习惯。 问题二:(3)闭关锁国(4)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5) 中日甲午战争 (6)由原先的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问题三:(7)经济全球化 是现代世界的发张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流中,才能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8)不公正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 (9)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经济 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开放水平。 【解析】问题一:(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南非好望角。 (2)根据材料一“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郑和下西洋为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为发展中国与亚非诸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东南亚有些国家,甚至由于受到郑和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风俗习惯。 问题二:(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都实行了闭关锁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的侵华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虽然有关天培、陈化成这样的清军将领,但最终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中国“被迫敞开国门”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开始的。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都城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灾难的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 (6)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款规定使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问题三:(7)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及题干文字“……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信息是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的发张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流中,才能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材料三第二幅中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 (9)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经济;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开放水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二:“斯大林说,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的做法……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实现了工业化。”

——徐天新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1)面对材料一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斯大林认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什么?

(3)1928年—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什么问题?这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最激烈的较量之一是(    )。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B. 越南战争

C. “星球大战”计划    D. 古巴导弹危机

 

查看答案

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的事件是:

①东欧剧变     ②美国衰落       ③西欧崩溃        ④苏联解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 获得美国援助    B. 对外侵略扩张

C. 重视发展教育    D. 强化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促使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经济破坏较小,相反却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②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注重科教兴国

③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宏观调控,创造比较有力的发展环境

④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援助,使美国如虎添翼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