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

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架,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该朝灭亡的人又是谁?

(3)发生材料二中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 1)分封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或者吴广 刘邦 (3)秦的暴政 (4)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颁布推行“推恩令”。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秦实现大一统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夏,由九百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而被迫停止前进,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陈胜和吴广号召农民起来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武器,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和缺乏后援下起义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之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了。材料二反映的吴广、陈胜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地点是大泽乡;领导人是陈胜或者吴广;刘邦使秦朝灭亡。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广、陈胜起义发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4)根据材料三“……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架,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可知,西汉时期国家出现的问题是: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诸侯国越分越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论断,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我国历史上,权力受制于民,最早体现在(      )中。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π”在自然科学中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 刘徽    B. 郦道元    C. 顾恺之    D. 祖冲之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

A. 盘庚迁都    B. 明成祖迁都

C. 周平王迁都    D. 孝文帝迁都

 

查看答案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最重要的结果是(     )

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