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

“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这主要是因为(  )

A.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新航路的开辟

C. 早期的殖民活动    D. 资产阶级革命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通过航海,开辟了新的航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 《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流传

C.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通商要道    D. 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艺复兴思想的是( )

A. 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B. 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C. 主张以人为中心    D. 主张信奉宗教,宣扬神学

 

查看答案

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人文主义思想通过绘画、文学作品和各种著作流传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作品与以上叙述不相吻合的是( )

A. 《神曲》    B. 《最后的晚餐》    C. 《哈姆雷特》    D. 《大宪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