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一位诗人曾赋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

19世纪末,一位诗人曾赋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的创作背景是(     )

A. 洋务运动破产    B. 《马关条约》签订

C.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公车上书失败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史实的识记。从诗中“去年今日割台湾”,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第二子目《马关条约》中的内容:“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可知,诗中的内容针对的是日本割占台湾,据此判断此诗创作于《马关条约》签订后,故选B。 考点:《马关条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查看答案

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创立拜上帝教  奉行平均主义  重建等级礼制  提倡效法西方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

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开放的口岸分布于  (     )

A. 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 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 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 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期.林则徐被革职流放,途中曾经感慨地说:“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

声。”这里“战鼓声”是指   (    )

A. 虎门销烟的欢呼声    B. 鸦片战争的枪炮声

C. 人民群众的呐喊声    D. 送他远行的鼓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