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31-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

1931-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战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二九年十月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突然到来,迅速席卷全球,根本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造成全球性经济大混乱。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为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摆脱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材料二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南京发表的《告公民书》称:“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蒋介石日记》

(2)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

材料三  七月七日晚,驻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夜间军事演习,借口一士兵失踪,攻击宛平城,駐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吉星文团奋起抵抗,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在七月八日采取了以下行动: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参谋总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仲、庞炳勋率部北援。

——摘编自《卢沟桥事变史料》下册

(3)材料三反映了哪历史事件?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他们一村一村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据材料四分析台儿庄战役获胜的原因。

 

(1)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促使法西斯势力崛起。发动九—八事变。 (2)寻求国际联盟的支持,不抵抗(或不与日军冲突)。 (3)七七事变。由不抵抗变为抵抗。 (4)第五战区将士作战英勇,鲁南民众的支持。 【解析】(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摆脱危机,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八事变。 (2)根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寻求国际联盟的支持,不抵抗。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蒋介石的态度发生的变化,由1931年九—八事变的不抵抗,到1937年七七事变的全面对抗。 (4)结合材料可知,台儿庄战役获胜的原因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英勇作战及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今中外,在面临困境时,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本卫国公子,游任于魏,惠王不能用,因而投奔秦国,大得孝公的宠信。他以魏国的新法为蓝本,订立一套富国强兵的计划,以为秦国政治革新的准绳。

  --------摘编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得到孝公宠信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的政治革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摘编自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的哪条改革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在开口通商之前,互相依赖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已经萌芽,开口通商后,其发展较前更为迅速推翻幕府后,政府又采取了各项措施促进其发展。1868年末,内战结束。不仅在内战中失败的各藩,就是属于政府军的各藩,也都因军费支出而疲惫不堪。政府于1869年6月,令各藩主将其领地和统治人民的权利,移交天皇,而将旧藩主改任为藩知事(奉还版籍)

-----------摘编自井上清的《日本历史》

(3)据材料三归纳,有利于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因素有哪些?

上述三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两大趋势是

A. 全球化、多极化    B. 多极化、工业化

C. 信息化、全球化    D. 工业化、信息化

 

查看答案

1950年后世界能源中核能、太阳能得以利用,说明人类开始进行

A. 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走出最低点是由于

A. 二战的影响

B. 罗斯福新政

C. 马歇尔计划

D. 经济大危机

 

查看答案

1926-1939年间,俄国从事农业的绝对人数下降了10%-20%,按人口总比例来说,则从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下,下降到约56%。既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指令性计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