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3分)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

(13分)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2分)作者是谁?(2分)

(2) 该诗描写的事件的起止时间是什么?(2分)出发地和最终会师地分别在哪里?(2分)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写了哪些事件?(2分)

(4)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2分)它对你的现实生活能产生什么影响?(1分)

 

(13分)(1)《长征》 毛泽东 (2)1934—1936年 出发地:瑞金、长汀 会师地:会宁 (3)巧渡金沙江 抢渡大渡河 (4)长征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或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 影响: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或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相关内容。本题比较简单。从诗中可以判断诗词的背景是红军长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所作的《长征》一诗,诗中概括了长征过程的艰难。所以本题答案为:《长征》,毛泽东。 (2)本题继续考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相关内容。已知诗歌涉及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向湘西前进。历经艰难险阻,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本题继续考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相关内容。分析诗词,注意其中关键词:“金沙水”、“大渡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诗中所说的是金沙江和大渡河。所以是长征途中,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所以本题答案为: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 (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红军在长征途中体现出的各种精神,称之为长征精神,其中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坚定信念、以苦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习长征这些革命精神,努力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报效祖国。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2009年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使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此回答问题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用史实论证。(2分)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哪几股外来势力侵入了新疆?(2分)谁收复了新疆?(2分)

3)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是在哪一年?(2分)第一任巡抚是谁?(2分)

4)面对外国势力分裂新疆的行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  “通往下关的中山北路上横尸遍地,挹江门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城门前到处是成堆的尸体。”“俘虏们在25公尺的城墙上排成一排,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腰部刺去,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寒毛直竖,浑身战栗。”

材料三  新华社2000223日电:日本右翼势力又在为军国主义招魂

一伙右翼分子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上演了一场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反华闹剧。他们打着彻底验证南京大屠杀的旗号,公然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1) 材料一当中的“满蒙”指哪里?(2分)它是何时被日军占领的?(2分)

(2) 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2分)

(3) 材料二当中提到了哪几种杀人手段?(2分)它发生在哪一年?(1分)由此你有何感想?(1分)

(4) 日军侵华暴行铁证如山,但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股否定战争罪行的逆流。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分)

(5) 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我国从去年开始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日?(2分)

 

查看答案

联合制碱法的发明者是(  

A、詹天佑            B、李四光          C、冯如           D、侯德榜

 

查看答案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西安事变    (2)九一八事变    (3)卢沟桥事变     (4)南京大屠杀

A、(2)(1)(3)(4)              B、(2)(3)(1)(4)

C、(2)(1)(4)(3)              D、(2)(4)(1)(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