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

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早开通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汉朝。因此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点治国措施

A.广开言路,选用良吏                B.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具有怎样特点的政治制度?(2分)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志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3)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北魏时期,哪位统治者的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请列举一项其改革中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2分)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些分裂势力频频制造恐怖活动,面对如此暴行,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认识?(1分)

 

查看答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先辈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宗教、科技、对外交流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请回答:

(1)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的成就最为突出,其最典型的代表是什么?(1分)

(2)长久以来,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用史实加以说明。(2分)

(3)自西汉起,对外交流频繁,中国文化兼收并蓄,容纳其它文化的精髓。请举出汉朝文化吸纳外来文明的例子。(1分)

(4)综上,请你谈谈中国古代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从那时以来,中日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额由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的”亿关元增加到去年的2360亿关元。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八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就钓鱼岛问题举行阁僚会议,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这是日方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日关系的又一严重事态。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对此表示强烈愤慨,予以严厉谴责。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3分)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近年来影响中日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请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发表一份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简短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嚣物上感觉不足……由于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圊进化概论》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斯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提到的“第一期”和“第三期”分别指的是中国向外国学习的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认为“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请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这些斗争结果先后失败,请根据材料二,找出他们失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先进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