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以台湾问题为主题的论坛。 (1)第一阶段——历...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以台湾问题为主题的论坛。

(1)第一阶段——历史溯源: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完成有关台湾问题的知识卡片(4分)

时间                         交往重大事件

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1990年         台湾成立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                 

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        “         ”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1995年                 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第二阶段——知识竞答: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却多次形成台湾问题。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6分)

(3)第三阶段——热点论坛: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分)

 

(1)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汪辜会谈  江泽民 (2)两次分离:《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岛;国共内战,国民党败走台湾。 不同点:第一次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国内矛盾(国共战争)所致。 (3)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台湾问题。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两次分离,分别是《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割占台湾岛;国共内战,国民党败走台湾。两次分离的最大的不同点是第一次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国内矛盾(国共战争)所致。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查看答案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5月,大陆将画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查看答案

少数民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在《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唱到:“毛主席呀红太阳,救星就是共产党。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才旦卓玛主要赞颂的是

A.第一届全国政 协会议的召开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C.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如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2分)

(2)材料二中“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什么地方建立起来?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4分)

(3)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有何启示?(1分)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学习先进文明的过程,也是先进中国人不断完善救国强国方案、自我否定、创新过程。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上书被李鸿章拒绝)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民族主义核心内容),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的演说》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国家的富强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实际上否定了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局限性,他在给李鸿章的上书中大力推崇日本,此举表达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上书被李鸿章拒绝后,材料二表明了他救国主张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三客观地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2分)

(3)材料四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 ┅┅┅ 最亲密的合作者,┅┅┅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这里的“合作”表现是什么?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有何现实意义?(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