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我市某中学的小明和小军同学5月25日到市气象局进行了参观学习,并收集了大量资料,...

我市某中学的小明和小军同学5月25日到市气象局进行了参观学习,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室外考察:气温观测仪器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这些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图10),能够观测包括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室内

(1)小明收集了当天莱芜24小时气温数据(下表),尝试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但只完成了一部分,请根据表格中信息,帮助小明完成左图绘图。当天气温日较差是_______

(2)根据每天的平均气温数值,可以计算出每月的平均气温,右图为小军同学绘制的莱芜市各月气温变化曲线。据此描述莱芜气温年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应用:

(3)小明同学又上网查阅了黑龙江漠河、新疆吐鲁番、青海五道梁、海南海口的气温年变化曲线,请结合所学知识,将各曲线的数字代号填入对应地点的横线上。

漠河___________、吐鲁番___________、五道梁___________、海口___________

(4)小军同学对地球的平均气温和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以下两幅曲线图。

小军从这两幅曲线图中得出结论:地球平均气温的增加是由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小明同学不同意小军同学的结论,他比较了两幅图,并指出图中部分信息不支持小军同学的结论。请你从图中分别提取一条支持小军同学和小明同学的信息。

小军:___________;小明: ___________

 

(1)画图略(要求5个点的位置全部准确、曲线不能画成折线,方可得分。) 15℃ (2)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答出两点即可) (3)① ④ ③ ② (4)小军:二氧化碳排放量曲线与地球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小明:两种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尤其是1860年至1900年、1940年至198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而地球平均气温基本保持不变;1900年至19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温却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及其判读、我国气温分布规律、人类活动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 (1)根据表格找到当日莱芜的11时~15时的气温,在曲线图上找到相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想要的曲线,由图可知,当天最高气温为30℃,最低气温为15℃,故其气温日较差是15℃。 (2)据小军同学绘制的莱芜市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分析可知,莱芜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3)漠河纬度最高,故其冬季气温最低,故①是漠河;吐鲁番冬冷夏热,大陆性强,故其温差最大,故④是吐鲁番;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故③是五道梁;海口位于热带,全年高温,故②是海口。 (4)从二氧化碳排放量曲线与地球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可以推断地球平均气温的增加是由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但由于两种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尤其是1860年至1900年、1940年至198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而地球平均气温基本保持不变;1900年至19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温却下降,说明不仅二氧化碳影响地球气温变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地球气温的变化,地球气温的变化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部分区城示意图。

位置与分布:

(1)分析深圳、珠海首先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

联系与差异:

(2)40年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填入表格中数字序号对应的空格内。

A.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海洋产业     B. 先进制造业基地

C. 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

D. 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供应原材料和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营销

环境与发展:

(3)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三地倾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    )(单项选择)

A. 缓解交通拥堵        B. 促进粤港澳深度合作

C. 降低劳动力成本      D.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在城市建设中,香港多采用“上天”和“下海”两种方式,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莱芜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水”为主题开展长江流域的研究性学习,并选取了四个研究方向:水能、水运、水乡、水患,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能: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水运:结合长江水文、水系特点,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3)水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请说出长江为“鱼米之乡”的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

(4)水患:长江中游河段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兴趣小组在分析其原因时,采取了知识结构图的办法。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选项将结构图补充完整。

A. 降水集中       B. 围湖造田       C. 河道弯曲

 

查看答案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上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地理兴趣小组搜集地图及相关资料,对两国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巴西示意图

材料二  从殖民者进入巴西,巴西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现代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读图比较两国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并根据已有表述完成表格①-④内容。

(2)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但是俄罗斯注入北冰洋的三大河流以及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却属于世界人口稀疏区,其原因是人口分布明显受到了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除上述因素之外,人口分布还会受到历史传统、国家政策、国土开发、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推断俄罗斯和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地区。

(3)根据图分析巴西东南沿海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4)一艘满载农产品的货轮由巴西驶往俄罗斯,船上不可能有(   )。(单项选择)

A. 咖啡豆     B. 柑橘       C. 甜菜     D. 天然橡胶

 

查看答案

我国南极地区第34次科学考察中,中国科考队在罗斯海区域的“难言岛”完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优化选址作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考日记一 3月21日是南极冬天开始的日子……4月和5月上旬,南极虽然不完全黑暗,但几乎没有足够的光线看清附近的冰山,直到8月,光线再次蒙蒙出现。

(1)难言岛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____方向,濒临___________洋。材料说明南极地区此时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

科考日记二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只有-33℃,如果有一丝微风,你会听到自己呼吸飘走时被冻住的声音,就像爆竹的噼啪声;七级大风真是平平常常,早上施放的探空气球,还没灌满气,就被吹爆了;暴风雪里的雪根本不是天上来的,而是地上卷起来的,南极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

(2)根据日记,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科考日记三  南极地区真是个天然实验室!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内的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甚至太阳活动等,都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记录”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里。全球已有许多国家在此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极地区被称为“天然实验室”的地理原因。

科考日记四  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南极风光美丽迷人。资料统计,中国游客登陆南极大陆的人数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次到2017年的超过5000人次,十年时间里增长了50倍。

(4)假如你去南极旅行,结合南极环境请说明应携带的物品及旅行中保护环境的做法。

 

查看答案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的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说明当地地形特点是

A.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 地形破碎,山道崎岖

C.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腾冲一带“架竹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爨(cuan)卧(上方是架锅烧火和睡觉的地方)”。这种建筑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

A. 降水较多    B. 干燥少雨    C. 四季分明    D. 长冬无夏

3.云南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和生活场景。下列属于该地区少数民族风俗的是

A. 雪顿节    B. 那达慕大会    C. 泼水节    D. 元宵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