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各种情绪会通过脸色变化表达出来。即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可以通过...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各种情绪会通过脸色变化表达出来。即判断一个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观察其鼻子、眉毛、面颊或下巴等处血流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由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喜怒难以不形于色”从一个侧面证明

A.意识与物质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D.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C 【解析】 “喜怒难以不形于色”从一个侧面证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项符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意识,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意识的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意识的作用,不体现意识的产生,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我国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陆续推出。从下好新个人所得税法“先手棋”,到打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主动仗”,再到全盘布局深化增值税改革,人们已接连享受几波“减税降费大红包”。

1月1日起,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让6千多万纳税人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实行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使符合政策的8千万人应享尽享,增强了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调整到10万元,并对初创科技型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4月1日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地,制造业等现行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增值税一项减税政策便可带来年化1.3万亿元的减税规模;降低涉企收费,涉企收费由2013年的106项减少至31项,共减少75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减税降费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1

6.31

2010

3443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页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页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没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材料一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联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首例中央国有企业层面的混改。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騰讯、百度等民企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新成立的董事会吸收民营企业代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优化了经营管理机制;中国联通向7000余名核心员工授予占总股比2.7%的股票调动了最核心要素的积极性;联通与新的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培育了创新发展新动能。国企民企以混改“联姻,,,改出了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联通是如何通过混改形成新优势的。

 

查看答案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重点是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和织牢民生保障网。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的传导路径是

①社会消费需求增加,经济发展

②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就业增多

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

A. ④→②→③→①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③→②

D. 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2018年8月10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18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七期,这两期国债票面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4%和4.27%,两期国债发行总量为460亿元,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息。国家发行国债的意义在于

①筹措国家建设资金,拉动我国经济增长②吸收单位和个人闲置资金,避免通货紧缩

③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促进供求平衡④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市场的资金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