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

镇江市戴庄村曾是全市最穷的村。从2001年起,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村支书赵亚夫带领村民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形成了“戴庄经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立足丘陵地区自然禀赋,确定绿色产业布局;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服务,用提留的集体基金为村民办事,建立社员收益保底、按股分红、劳务工资、绩效奖金等多元利益分配机制:与国内外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培育农业乡土人才和职业农民。

与镇江戴庄村不同的是,盐城市滨海县采用消费扶贫的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创立公用扶贫品牌——“襄盛滨海”,紧扣供沪基地,培植农产品直销上海;与抖音等流媒体合作,推介滨海农产品,有效提升和扩大滨海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成立农产品有限公司,与常州扬子餐饮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向北京、南京等大城市直接销售“滨海大米”“滨海香肠”“界牌小花生”、新鲜蔬菜等农产品。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戴庄经验”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启示。

(2)有人认为生产扶贫更重要,有人认为消费扶贫更有效。请运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综合评价以上观点。

(3)截至2019年年底,江苏省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请你以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为江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一条主题性建议,并阐述理由。

要求:①建议表述明确,主题清晰。

②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理由,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1)①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广高效生态农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巩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完善要素分配体制机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重视科学技术的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农民劳动技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在扶贫过程中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都很重要,要发挥生产和消费对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扶贫方式。 ③整体与部分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生产扶贫和消费扶贫之外,还有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方式,各地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扶贫手段夯实脱贫攻坚成果。 (3)答案示例 主题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阐述理由: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优势。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清风正气的社会发展导向。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打赢扶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解析】 本题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镇江、盐城的脱贫攻坚实例为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戴庄经验”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从材料信息中提炼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立足丘陵地区自然禀赋,确定绿色产业布局”,自然、绿色,这告诉我们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材料信息:“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服务,用提留的集体基金为村民办事,建立社员收益保底、按股分红、劳务工资、绩效奖金等多元利益分配机制”,由“集体基金”联想到基本经济制度,加之“收益保底”联想到共同富裕,由“分配机制”联想到完善要素分配体制机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材料信息:“与国内外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培育农业乡土人才和职业农民”,这告诉我们戴庄重视科学技术的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农民劳动技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综合评价“生产扶贫更重要”、“消费扶贫更有效”这些观点。很显然,两种观点将生产和消费割裂开来,我们的观点是:在扶贫过程中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都很重要,要发挥生产和消费对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因为生产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由此联想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这是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究竟生产扶贫与消费扶贫哪个更重要,要看当地实际情况,哪个更适合,由此联想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层次,扶贫是不是只有生产扶贫与消费扶?由此联想到其他扶贫方式,这些方式如何运用,很显然,要综合运用,至此,联想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江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一条主题性建议,并阐述理由。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可以从党的角度考虑,联想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党的领导,可以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并由“建议”联想到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议”也可以从政府、基层自治组织角度提出建议并分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 新冠疫情正演变成“美国反对美国”的危机:特朗普总统与各州之间的缠斗,背后显著地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两党几乎在所有的议题上都针锋相对,并不断加剧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龃龉与离心。从3月初美国疫情开始暴发,特朗普总统一再宣称,抗疫是各州自己的事情,联邦政府的甩手政策,一下子让各州慌了手脚,于是50个州有50个抗疫政策。但更可怕的是:联邦不断截流各州通过各种方法购买的物资,当然,被截流物资的州的州长基本都是民主党人。

材料二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出现“美国反对美国”危机的制度原因。

(2)说明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的政治优势。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认为,凡是能够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进劳动生产力……那些具有最高产业和劳动生产力改进程度的国家,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达到了最高的程度。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越过了产品和国家边界,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位于产业链上端的国家一般也是世界强国,而需要付出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国家,则往往处于下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简述分工能够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

2)如何认识基于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表一:某地2019年非数据技术投资、数据技术投资及产出情况

非数据技术投资(亿元)

产出(亿元)

数据技术投资(亿元)

产出(亿元)

1456.94

4341.68

248.98

4987.07

 

材料二 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使数据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2020年3月30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明确界定数据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强调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1)试通过计算比较某地非数据技术投资和数据技术投资的溢出效应,并说明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意义。

(2)结合上述图表,阐述怎样使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查看答案

    在线教学是借助通讯、人工智能、网络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等融合教育新形态,实现线上学习。在线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注重因材施教,优化教育供给,推动学习方式变革。非常时期,在线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缺位,用科技打通现实阻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在线教学在助力“停课不停学”的同时,教学效果值得反思。有的学生能在自我管理的时空内,专注投入,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利用更多的优质资源拓展学习。相反也有学生因自我控制力差,只满足听老师线上讲解,缺乏时间管理,缺少主动探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当前在线教学的集中实践为什么能为教育创新赋能。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如何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查看答案

2019年12月,朱有勇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60多岁的他还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与农民打成一片,用学识、技术扶贫,不计名利,将论文书于田野、大山深处。网友们纷纷为这个沾着一身泥土味的“农民院士”点赞。这告诉人们(  )

A.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B.人的价值就在于获得社会的认可

C.对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 D.价值判断在人们头脑中自觉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