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集书画、雕刻等高难度综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集书画、雕刻等高难度综合艺术于一体,讲究在毫厘之中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材料一:微刻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人能在甲骨上刻下微小文字。目前,我国许多微刻流派已通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开设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微刻艺术,许多优秀微刻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可是,这门精细的传统技艺,因为时成本高、题材陈旧、传人难继等问题已经临失传,日渐趋向“小众”。如何将微刻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认识这项技艺的魅力所在,从而使後刻艺术走进“大众”,成为每一位微刻艺术家的忧心之事和奋斗方向。

材料二:长春世界雕塑园“艺术馆”中陈列着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微刻的艺术身品《石头记》,该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現了老人“投石”“道”“铺路”的寻梦之旅。为了充分展示《红楼梦》每一章回的精髓和气,老先生历经7載、行程10余万公里到祖国各名石产地寻得82块珍石,然后用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在这些珍石上微刻60余万文字。此部微刻石书,受到业内专家和海内外媒体的高度赞巻和广泛注,2003年底印成大型精美书册,2004初由世界教科文组织正式收藏。2011年彭祖述将这套石书捐赠给长春市政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让微刻技艺从“小众”走进“大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彭祖述是如何梦圆《石头记》的。

(3)学校拟举办“我的家乡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系列活动,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你觉得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请给出两条活动建议。

 

(1)①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国民对微刻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提高国家对微刻技艺的支持力度。②面向世界,在国外开设展览,推动微刻技艺走出国门,增强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③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微刻工具与技术,提高微刻作品产出率,满足人民的欣赏需求。④勇于实践创新,赋予微刻作品当代气韵和新的时代内涵。⑤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寻找和培养微刻技艺接班人。 (2)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彭祖述历经艰难,寻得珍石,圆了“投石梦”(砥砺自我中)。③微刻技术高超,珍石上微刻珍贵的艺术作品,圆了“问道梦”(劳动奉献中)。④捐赠作品,让更多爱好者有机会欣赏和学习微刻技术,圆了“铺路梦”(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3)①通过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横幅等平台介绍非遗知识。②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讲授或展示传统技艺,让学生体验或传承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③开展以拍摄家乡非遗文化为素材的校园微电影大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建议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属学科综合题,以传统民间艺术微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微刻的发展历程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让微刻技艺从“小众”走进“大众”?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考生可以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的支持力度,文化交流与传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彭祖述是如何梦圆《石头记》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然后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人的真正价值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彭祖述历经艰难,寻得珍石,圆了“投石梦”。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捐赠作品,让更多爱好者有机会欣赏和学习微刻技术,圆了“铺路梦”。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彭祖述历经艰难,寻得珍石,圆了“投石梦”(砥砺自我中)。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学校拟举办的“我的家乡非遗文化充满校园”系列活动给出两条活动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来世界多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很多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关。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是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绝大多数的蝙蝠、鼠类等传播疫病高风险物种不在保护管理范围。为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在立法层面升格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和处罚力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检察院对涉嫌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挂牌督办,法院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野生动物工作提供司法保障。人民群众齐努力,立法、执法、司法齐发力,织密野生动物保护法网。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对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加重处罚。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意义,并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的优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1T技术的发展,数据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越来越重要,数据不但能促进生产效率很多时候,其本身就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首次获得确认。将数据作为参与分配的要素,不但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理论创新,是重大动向。这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指引企业更加重视数据要素。数据被纳入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但会鼓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发挥价值、促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更加明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规则,促进保护个人数据中与隐私相关的信息不受侵害,防止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竟争。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1月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这一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上述规划(    )

①表明了不同时期的科学规划可以摆脱所处时代的实践水平而完善

②佐证了科学规划根源于人们对新时代社会变化而不断深化的认识

③体现了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和优势

④说明了人口老龄化产生的新挑战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会议首提“系统论”,强调各生产要素和相关政策之间的有机联系,旨在防范宏调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实现这一主旨需要(    )

①着眼于经济治理的全局,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和整体性

②针对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和机制性,注重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

③按步骤、循序渐进地分析每一个具体目标,不必兼顾多重目标

④统筹各项宏观政策,形成合力,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目前,中国高铁已经在“高寒禁区”完成突破,让更多人受益。哈大高铁建设单位创造性地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有效防止了冻胀变形,同时,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还建立了自然灾害及异物监测系统,用创新与坚守确保高寒高铁安全运行。哈大高铁能突破禁区是因为建设者(    )

①把对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高铁建设的出发点

②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把握和利用铁路建设的规律

③认识到主观能动性在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采用新技术攻克难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