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北京的故宫、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见证着时代变迁,其中,有想象有情感、有伟大也有平凡,它们汇聚在建筑这种特殊“产品”之中,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建筑技术、美学风格、文化背景,向世人展示着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气候、风土人情,甚至蕴涵着城市价值追求与发展理念。

(1)有人说,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城市建筑的进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二:赣州,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世称“客家摇篮”。赣南客家围屋是江西赣南地区的民居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显示,赣州市保存有各类赣南客家围屋589座,建设年代为起于明末、兴于清代、没于民国。赣南客家围屋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客家先民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近年来,为了传承客家优秀历史文化,赣州市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为赣南客家围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7月19日,赣州市龙南县检察院发出了一份保护客家围屋的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履职保护好辖区内的客家围屋。据悉,这是赣州检察机关办理的全国首例客家围屋保护公益诉讼案。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有关知识,谈谈赣州市为什么要重视客家围屋的保护。

 

(1)①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人类文化的重要标志。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建筑的进步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经济、科技水平和成就。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人们可以从建筑的进步中,认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①客家围屋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是赣州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及研究客家先民文明发展历史。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重视客家围屋的保护,可以提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保护客家围屋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对客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解析】 本题以城市建筑的进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和赣州市重视客家围屋为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城市建筑的进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的理解。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建筑被作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人类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有关知识,谈谈赣州市为什么要重视客家围屋的保护。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是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有关知识。 客家围屋属于文化遗产,考生可从客家围屋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是赣州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及研究客家先民文明发展历史的角度作答。 客家围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考生可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提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角度作答。 材料中赣州市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为赣南客家围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7月19日,赣州市龙南县检察院发出了一份保护客家围屋的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履职保护好辖区内的客家围屋,考生可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L市通过媒体宣传、文艺表演、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方式,连续开展了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尊崇和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该市的做法(  )

①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③借助了大众传媒开展文化传播活动 

④使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说起“小康”,人们提及最多的还是人均GDP、衣食住行等经济指标和直观感受。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不止这些,不仅需要物质生活富足,还要让群众文化生活健康丰富。“没有文化的小康,不算真正的小康”。实现“文化小康”要求政府( )

①以文化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②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腐朽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当你在共享办公空间的公共区域喝咖啡时,可以顺手翻开一本新书;当你入住酒店可以在大堂找到免费图书馆,甚至能把书带回家,日后在任意一家同品牌酒店归还……一批以“阅读﹢”为特征的新型社交空间近来悄然出现,新形态的“城市书房”将成为市民身边的好伙伴。“城市书房”的出现和发展有利于(    )

①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保持纸媒的持续发展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创造力

④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5月10日,中宣部部长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责任使命,锐意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这是因为

①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②文化自信是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11月21日,意大利奢侈品牌D&G发布一条涉嫌对中国传统文化歧视的辱华广告,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抵制。对此,中国共青团中央表示:“我们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同时在华经营的企业也应当尊重中国,尊重中国人民。”这意味着(    )

①在华外资企业应自觉认同中华文化,吸取精华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观念代表特定政治立场

③尊重差异是在华经营的外企应有的正确态度

④文化影响经济,不当的文化行为不利于经济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