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必须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惟其艰难,更...

    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必须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

材料一:总书记田间地头,访“真贫”,谋“良方”。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总书记眼中的“小康菜谱”。

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可爱的网友们用总书记关注和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小康菜谱”。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身影总会出现在大棚里、田梗上、秧苗间、牛舍旁,细察深问百姓“脱贫草”“致富宝”。

一份“小康菜谱”,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瞄准市场需求,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才能打好“致富牌”。用特色产业的杠杆,撬动贫困的大山。

一份“小康菜谱”,一条市场化之路。在黑龙江伊春蓝莓产业基地,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研究市场规律,防止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市场趋于饱和,影响可持续发展;在调研陕西志丹县糜子酒时,总书记叮嘱要注重打开市场;针对河北马铃薯的发展,总书记要求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用“市场化”之手,才能推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一份“小康菜谱”,一条幸福生活之路。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让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是乡亲们的热切向往,也是党和政府的初心和使命。“小康菜谱”,让更多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的发展机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透过“小康菜谱”,“作于细”而“成其大”的治国方略跃然眼前,而这背后的殷殷关切里,是情系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人民至上的不变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一份“小康菜谱”蕴含着怎样的脱贫方略与不变情怀?

材料二:各地区真抓实干,摘掉“贫困帽”,走上“小康路”。

全国部分地区脱贫攻坚实例

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白水社区有90%以上的耕地种花椒。34名党员成立“管花椒”的党支部,由花椒党支部牵头外出参观,学习种植经验,改良花椒品种,2019年全村花椒收入2000多万元。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赵庄村利用政府资金投入36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赵庄味道、主题客栈、登山线路,集中展示太行山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小吃,门票收入给村民分红,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河南省汝阳县下石庙村因“荒山秃岭困难地,飞鸟掠过无栖树”而造成人口大量外流,近年来汝阳县按照“生态立县”战略,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荒山皆绿,绿树成荫,经济林硕果累累,外迁户大部分回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湖南省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提升到90%以上;云南利用互联网、朋友圈,搭建农民与消费者的直通车,并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消费扶贫让消费者更高尚,让贫困群众获得新的“幸福点”。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认识。

 

(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脱贫致富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替代: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联系具有条件性、多样性,分析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按规律办事。脱贫致富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关注市场变化,遵循市场规律。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脱贫致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替代:坚持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2)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市场的决定作用、宏观调控、新理念、经济社会效益统一、整合资源提升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创新驱动等 逻辑:为什么,怎么办等 答案示例: ①脱贫攻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品品质,提升产业竞争力。 ③科学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完善收入分配方式,增加村民收入。 ④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宜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业态。 【解析】 本题以全面小康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三份“小康菜谱”、脱贫攻坚实例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一份“小康菜谱”蕴含着怎样的脱贫方略与不变情怀?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可将试题转化为“小康菜谱”蕴含了哪些哲学智慧,考生研读“小康菜谱”,发现哲学道理,形成答案要点:①第一份“小康菜谱”,材料强调的是立足地方特色,立足地区实际,因此考生可用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也可用物质决定意识分析,还可以用联系的多样性分析。 ②第二份“小康菜谱”,材料强调的是各地要立足市场,发展本地经济,因此考生可用规律的客观性结合材料分析。 ③第三份“小康菜谱”,材料强调的是党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加之材料中“党和政府的初心和使命”,因此考生可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相关知识结合试题材料分析。也可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等知识要点分析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主要有: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新发展理念、市场的作用、宏观调控等。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社会主义本质角度:考生由社会主义本质延伸到共同富裕,延伸到脱贫攻坚,进而分析脱贫攻坚的意义。 ②宏观调控角度:考生联想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进而从配置、分配方式、居民收入上分析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③新发展理念角度:考生联想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上,考生可联系生态环境、生态宜居、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 ④市场作用角度:考生联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结合结合材料分析。 考生亦可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迁,为了可爱的中国。

一路向西:国家需要就是奋斗方向

这是一封询问信,也是年轻人在国家与小家之间的抉择。没有犹豫,两位年轻人自此作别了故乡江南,牵手来到西安。

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安,发展水平与上海有着天壤之别,和他们一起远道而来的师生们没有怨言,也顾不上休息,就立刻着手开垦荒地、建校舍、建教室、编教材。时年已66岁的随校西迁的沈云扉教授曾写下豪迈诗句:“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默默耕耘在三秦大地,在艰苦岁月的磨砺中创造了崭新的业绩。

薪火相传:西迁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这是西安交大本科毕业生裴柳写给父母的信。毕业后,她考取了陕西省选调生,被分配到咸阳市长武县,经轮岗后到巨家镇挂职任镇长助理。她说:“在镇上工作很辛苦,但也的确能学到真本事,能学到书本上永远都学不到的东西。很多真学问、大学问都只有在实践中,尤其是贴近群众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从城市到农村,从象牙塔到基层一线,裴柳将自己对“西迁精神”的传承变成了为群众奔走的实践。

从交大西迁老教授到西迁新传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脉络,成为他们人生里始终不变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将激发更多人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广大青年奋斗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必将书写新的青春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广大青年应如何传承好“西迁精神”,书写新的青春华章。

 

查看答案

行政决策是政府履行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起点。

某高中同学查阅政府决策的相关法律,在国务院网站上看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摘抄以下几条:

条款

内容(摘抄)

第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第七条

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决策程序,保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

第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依法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委员会的监督,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或者应当在出台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决策承办单位或者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其他单位应当组织评估决策等草案的风险可控性。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条,分析规范政府决策程序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

材料二  有效的数据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这是党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让数据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它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拟定卫生研究议程,制定规范和标准,阐明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方案,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监测和评估卫生趋势。中国政府历来注重与世卫组织的合作,尤其是疫情以来,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共同维护好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2020年3月7日,中国政府决定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以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世卫组织是世界性非政府间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②世卫组织在保障全球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支持并主导世卫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④中国重视同世卫组织进行合作,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1945—1975年是法国经济发展的黄金三十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法国于1946年正式建立了以劳动人口供养退休人口为融资方式的高福利养老金制度。法国退休指导委员会(COR)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衰退带来的双重压力,如果按照目前的养老金制度,到2025年,法国养老金赤字将达80亿至170亿欧元。高福利的退休制度可能造成法国养老金制度趋于崩溃。依据上述事实,可以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A.法国福利制度源于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B.法国福利制度的普及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彻底否定

C.法国福利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也加重了政府负担

D.法国福利制度的建立深受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