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基建”成为2020年激活经济新动能的热词。 “新基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基建”成为2020年激活经济新动能的热词。

“新基建”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现有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又包括轨道交通等交运短板、核电等能源短板、垃圾回收处理等环保短板、医院养老院体育场等民生短板等领域。新基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共建共享,才能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基建能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建设或运营成本。中央将结合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规划布局“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1)结合材料,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新基建”是对传统基建的颠覆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用“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其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新基建”可以为传统基建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是对传统基建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对传统基建的颠覆。 (2)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经济发展需要抢抓“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新发展、新跨越。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新基建”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循序渐进,不宜高速发展。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将结合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布局规划“新基建”,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 【解析】 本题以“新基建”的产生、发展和利用为背景材料,考察哲学常识中辩证否定观和唯物论的相关知识。 (1)由材料可知,“新基建”需要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同时,它能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质量和效益,这体现了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创新”,答题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结合材料论述即可。 (2)题干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其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由材料可知,“新基建”发力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当下经济与科技实力较量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好“新基建”。材料中,“新基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利用,离不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更要符合客观规律,这样“新基建”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最后,材料中“中央将结合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规划布局‘新基建’”,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旅游以其绿色健康、“小而美”的特色率先在疫后回暖。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的绿色农业、文化创意深受消费者喜爱;乡村中央厨房与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构建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团餐食堂+线上平台”一体化发展模式;共享农庄让用不着的田地和房屋、卖不出去的农产品、无人使用的公共设施、废弃的乡村学校,甚至正在生长中的水稻、小麦,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实现对接。同时,基于安全防控和吸引消费者双重考虑,疫后乡村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体验,优化旅游服务,将“精品游”与“智慧游”相结合,不少地方灵活运用各种智慧手段保障防疫安全,分时预约、调控客流量,统筹调配本地及周边乡村旅游资源,让游客玩得开心又安心。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疫后农村如何利用乡村旅游激活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什么,突出优势在哪里,对下一步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制度安排。

“制度要服务于发展,检验制度好与坏也在于是不是能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经过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检验、对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极其有用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所有制层面的基本经济制度放在一起,统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框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基本经济制度的伟大探索和创造。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表示,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用行动诠释了(    )

①发扬拼搏精神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

③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首次合体的民法典草案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民法典的编纂对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意义无比重大,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民法典编纂工作的重视反映了(    )

①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立法工作的根本宗旨②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立法工作的最高标准

③立法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④修订法律为了使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从唯物史观看,这体现(    )

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化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③只要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认识事物要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