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同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再加上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增多,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下列对经济形势分析正确的是
A.要把握主要矛盾,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B.不忽视支流,充分重视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
C.坚持实践的观点,向进一步改革创新要动力
D.坚持问题导向,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2019年10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据悉, 与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比,修订草案增加了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校 园欺凌防控制度等内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关于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表述 符合题意的是
①草案根据社会变化而增加相关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草案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④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反映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从远古时候人类肉眼仰望星空,到利用望远镜观测较近的行星,再到发射卫星、载人航天……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己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渴望发现神秘的天外来客,虽然至今我们都未发现他们的身影,但我们从未停止追寻的步伐,也形成了对宇宙一定的认识。依据材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这种基本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对宇宙的认识
②宇宙探索工具不断更新决定了人类能否对星空形成正确认识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天外来客的神秘最终将不再神秘
④因尚未获取到对宇宙的真理性认识,故不能停止追寻的步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各民族的命运空间紧密的连在一起,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自发走向自觉。进入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①是文化建设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③是培育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④推动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名相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尽盛世海月的华美;而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11月4日,美国正式通知联合国将自当天起正式启动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程序。与美国退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不仅签署了该协定,而且还在其中发挥了巨 大的带头作用,在碳强度下降方面和森林蓄积量增加方面均提前超额完成了 2020年目标。中美之间的行为对比说明了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中国始终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维护者
③坚定不移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④中国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彰显大国担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