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日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有
①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为经济建设筹措资金→扩大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压缩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债务负担→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经济平稳运行
③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高质量增长
④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货币流通量→刺激消费,发展生产→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亚当·斯密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
A.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C.收入分配中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D.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继2018年10月1日个人所得税率先释放“起征点上调”减税红利后,2019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开始实行。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有效降低纳税人的负担
②国家通过再分配关注社会公平,体现了共享理念
③纳税人如伪造减扣证明骗取税收优惠属于偷税行为
④居民应诚信纳税、据实申报,国家应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当前我国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①体现出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
②是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税种结构的重要举措
③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体现
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8年5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国企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上述改革的依据是:
①公平是效率的保障,人们收人差距越小越能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
②生产决定分配,没有效益的提高就没有提高职工工资的物质基础
③分配反作用于生产,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能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④实行按劳分配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据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北京、辽宁、上海、南、重庆、贵州、陕西等7个省份,明确调整2019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社会公平
②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③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