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我国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均要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是因为( )
A.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C.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 中国共产党需要完善执政方式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 )
①平等地适用法律 ②平等地参与立法
③享有同样的权利 ④平等地履行义务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区分有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是( )
A. 政府是否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B.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C. 政府是否是廉洁、高效、团结的政府 D. 政府是否依法行政审慎用权
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 )
A. 建立司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制度 B. 完善政府决策的问责和纠错制度
C.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D.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875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2875名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
A. 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B. 民主具有法律
C. 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近年来,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健全完善乡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自治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和政治知识,以“S村”为例说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举措的合理性。
(3)请为S村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写两句相关的名言、警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