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发端于小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冲破思想的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历史昭示,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开始,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和文化上的自由包容,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理性重建的时代。中国人在文化上逐渐走出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和困惑,逐渐发现自身文化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义,中国人的文化理性再度实现了新的形构,中华民族的文化再度被重视。站在今天的时代方位上看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已经呈现出与往昔不同的文化形象。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只有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体制机制中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才能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1)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请运用意识的作用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2)历史是不断延续的进程。结合材料,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和中华文化包容性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理性的重建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3)请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如何将改革推向深入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1)①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有利于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走出改革开放的迷茫和困惑。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有利于催生社会变革,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能够增强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2)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要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变革社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中国文化的进步。②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冲破思想的桎梏。③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其他和你表述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①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解放思想。②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用于开展自我革命。③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协调好各阶层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从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提出的合理建议,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要求运用意识的作用有关知识对“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进行说明。 改革开放中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有其危害性,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推进改革开放、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运用意识的作用有关知识,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方面,对“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进行说明。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和中华文化包容性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理性的重建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历史是不断延续的进程。从材料中看出,要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冲破思想的桎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可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理性的重建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3)本题要求请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如何将改革推向深入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注意知识要求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建议,中心是如何将改革推向深入,依据是材料内容。可从联系的观点、矛盾观点、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提出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随后,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理论工作者和法学专家座谈会及相关部门的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宪法修改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对宪法进行了修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重视宪法修改的原因,并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的。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短板和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民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材料二: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文件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并就政府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具体建议。

 

查看答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顺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体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理论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为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这表明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125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成果: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团队率先攻克了体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这一世界难题。克隆猴主要用于更精确、更快捷地开发治疗脑疾病、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新药,同时减少实验室对圈养猴子的依赖。中国攻克这一世界难题过程表明(    )

科学研究课题产生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实践是科学研究探索真理的目的和归宿

对克隆灵长类动物原理已有终极理解   

科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