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原创,较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自2...

(原创,较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参与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筑牢了社会根基。其中,文化交流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了国与国的交往、地区与地区的往来,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增强了心灵之间的对话,从而搭建起一个友谊之桥和合作之桥。

(1)有人说,中国借“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文化,实质是在推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批驳。

(2)请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并写出理论依据。

 

(1)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中国爱好和平,主张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国际交往中弘扬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中国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各国文化繁荣进步。 ③“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实践证明:借助“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与信任。 (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周活动;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开办孔子学院,组织孔子学院“开放日”活动等。理论依据: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建议,理由;其他建议若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借助“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应坚持的原则、“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论证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较难。 (1)有人说,中国借“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文化,实质是在推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本题请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批驳,本题属于批驳题,表明题中观点是错误的,“一带一路”战略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沿线各国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中国单向的输出行为,考生可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角度进行批驳,也可从“一带一路”的实践来看,中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来分析说明。 (2)本题请考生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并写出理论依据,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周活动、开办孔子学院等角度提出具体建议并写出理论依据,其他建议若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原创,容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月14日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57.1亿元,同比增长24.7%。快递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人们生活,刺激内需,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是由于管理不规范、诚信缺失、环保理念淡薄等原因,快递成慢递、服务态度差、过度包装、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发生。

结合材料,简述快递行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促进我国快递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查看答案

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2018年4月14日,湖北第一批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面对环保督察,意见各异,有关企业认为,环保督察影响企业生产;公民认为,环保督察打造了良好居住环境;政府官员认为,环保督察是建设生态强省的关键一招。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判断随着条件的变化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立场的差异影响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④认识具有能动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让我们一起聆听习近平主席五年以来的新年贺词

时间

这个声音在唤起我们心中的力量

2014年

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2015年

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

2016年

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2017年

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2018年

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方面的事情。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贯穿其中。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首要的基本观点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阶段没有变。下列对材料中的“变”与“没有变”理解正确的是

①“变”和“没有变”强调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主要矛盾双方的内涵在“变”,结构“没有变”

③“变”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没有变”是矛盾双方的同一

④“变”的是量,“没有变”的是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要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精准”是因为

①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实现脱贫致富的正确方法

②只有通过立足局部,才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农村扶贫措施的本质

④只有树立全局观点,选择最优扶贫方案,才能解决整体贫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