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

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的美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下列阐释正确的是

A. 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

B. 客体是否使主体产生美感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标准

C. 主体美感的产生取决于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

D. 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

 

D 【解析】 通过漫画中这两个人的对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可以分析出主体审美观念影响其对客体之美的发现与评价;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课题的美的属性不取决于主体的审美观念。B选项错误,主体的审美标准不能起决定作用。C选项错误,客体是否具有美的属性会对主体美感的产生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社会的较大反响。除了戏骨们的演技备受好评之外,该剧的台词也十分的犀利讽刺。但是细心观众发现有些台词是表述错误的,请选出你认为表述错误的台词

①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 

③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④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决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截止到2018年2月25日,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己全部完成组建。这一改革的意义在于

A. 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B. 改进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C. 加强对人大的监督,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D. 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是对社会变迁的把握,但归根到底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与时俱进,坚持科学执政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切实满足公民各种需求

通过理论创新,确立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牢记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20172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要加强贫困村两委(注:村两委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强调“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是基于

A. 村两委是基层群众自治机关,要发挥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作用

B. 作为脱贫攻坚举措的实践者,村两委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C. 村两委是扶贫脱贫工作的关键,承担着农村脱贫致富的责任

D. 创新村两委的组织形式,能够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